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增强论文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增强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语音增强研究背景第10页
    1.2 语音增强概述第10-12页
        1.2.1 语音增强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2 语音增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1-12页
    1.3 语音增强的效果评价方法第12-14页
        1.3.1 主观评价第12-13页
        1.3.2 客观评价方法第13-14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4-15页
2 语音增强的基础与方法第15-26页
    2.1 语音、人耳及噪声特性第15-17页
        2.1.1 语音具有的特性第15-16页
        2.1.2 人耳感知第16页
        2.1.3 噪声具有的特性第16-17页
    2.2 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第17-21页
        2.2.1 谱减法第17-18页
        2.2.2 小波变换法第18-19页
        2.2.3 维纳滤波法第19-21页
        2.2.4 其它的增强方法第21页
    2.3 多通道语音增强方法第21-24页
        2.3.1 麦克风阵列第21-22页
        2.3.2 多通道语音增强模型第22-23页
        2.3.3 多通道语音增强方法第23-24页
    2.4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仿真分析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基于MMSE-LSA的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第26-43页
    3.1 MMSE-LSA增强算法的基本原理第26-29页
    3.2 先验信噪比与后验信噪比第29-31页
        3.2.1 最大似然估计第29-30页
        3.2.2 直接决策(DD,decision-directed)估计方法第30-31页
        3.2.3 因果(causal)估计第31页
    3.3 先验信噪比估计方法改进第31-34页
        3.3.1 算法实现第32-34页
    3.4 算法流程图第34-35页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2页
    3.6 小结第42-43页
4 子空间的语音增强算法概述第43-55页
    4.1 信号子空间算法的基础第43-45页
        4.1.1 子空间定义第43-44页
        4.1.2 投影矩阵第44-45页
    4.2 建立空间模型第45-47页
        4.2.1 纯净信号模型第45-46页
        4.2.2 干扰(噪声)信号模型第46页
        4.2.3 混合语音(带噪)信号模型第46-47页
    4.3 基于奇异特征值分解(SVD)的语音增强算法第47-50页
        4.3.1 基于SVD的最优估计第48页
        4.3.2 噪声为非白噪声环境算法的改进第48-50页
    4.4 基于特征值分解(EVD)算法第50-52页
        4.4.1 时域约束估计器(TDC)第50-51页
        4.4.2 频域约束估计器(SDC)第51-52页
        4.4.3 SVD与EVD的关系第52页
    4.5 非白噪声环境下的算法改进第52-54页
        4.5.1 传统自适应KL子空间语音增强算法第52页
        4.5.2 基于广义特征值分解(GEVD)方法第52-54页
    4.6 小结第54-55页
5 改进的基于信号子空间的多通道语音增强算法第55-65页
    5.1 算法改进第56-58页
        5.1.1 信噪比(SNR)的获取第56页
        5.1.2 基于GEVD的迭代估计第56-58页
    5.2 算法实现第58页
    5.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第58-64页
    5.4 小结第64-6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环境下TD-LTE基站规划的研究
下一篇:高铁移动通信系统中分布式MIMO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