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摇号制度更有效吗?--基于中小企业网下配售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论文结构第13-14页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4-16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4-16页
2 关于IPO发行制度的文献综述第16-23页
    2.1 国外主要IPO发行制度的理论综述第16-19页
        2.1.1 关于累计投标新股发行制度的文献回顾第16-17页
        2.1.2 关于竞价方式的新股发行制度文献回顾第17-18页
        2.1.3 累计投标与竞价的关系第18-19页
    2.2 国内主要研究状况第19-21页
        2.2.1 核准制的产生对新股发行效率的影响第19-20页
        2.2.2 询价制度对新股发行效率的影响第20-21页
    2.3 文献评议第21-23页
3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演变第23-29页
    3.1 新股定价机制的演变第23-24页
    3.2 新股配售机制的演变第24-25页
    3.3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与美国IPO制度之间的比较第25-28页
        3.3.1 新股发行制度的不同:核准制与注册制第26页
        3.3.2 IPO定价与配售制度第26-27页
        3.3.3 审核方式差异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不同配售机制下的IPO定价效率分析第29-47页
    4.1 假设的提出第29-31页
    4.2 模型选择第31-34页
    4.3 实证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第34-36页
    4.4 统计变量描述第36-40页
    4.5 SFA模型应用准备第40-41页
    4.6 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分析第41-43页
        4.6.1 未考虑网下配售制度因素时的新股定价效率第41-42页
        4.6.2 考虑网下配售制度因素时的新股定价效率第42-43页
    4.7 实证结果分析第43-44页
    4.8 稳健性检验第44-45页
    4.9 摇号制度提高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原因分析第45-47页
5 不同配售机制下的新股后市表现分析第47-53页
    5.1 假设的提出第47页
    5.2 模型选择第47-48页
    5.3 实证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第48-49页
    5.4 统计变量描述第49-52页
    5.5 不同配售制度对CAR影响的实证分析第52-53页
6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3-56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政策建议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值理论在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金竞赛对基金经理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