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用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8页 |
1.1.1 姜夔词音乐宫调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2 姜夔词与音乐结合关系的研究 | 第14-16页 |
1.1.3 姜夔词创调创体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第2章 姜夔词用调总析 | 第21-41页 |
2.1 姜夔词用调的基本情况 | 第21-34页 |
2.1.1 姜夔词的传播情况 | 第21-25页 |
2.1.2 姜夔词调的来源与形式 | 第25-31页 |
2.1.3 姜夔词用调的主要特点 | 第31-34页 |
2.2 姜夔词用调的继承与发展 | 第34-41页 |
2.2.1 对唐五代词调的继承与发展 | 第34-36页 |
2.2.2 对北宋词调的继承与发展 | 第36-38页 |
2.2.3 对南宋词调的发展 | 第38-41页 |
第3章 姜夔词用调与题材类型 | 第41-61页 |
3.1 姜夔词题材与词调声情类型 | 第41-53页 |
3.1.1 姜夔词的题材类型 | 第41-48页 |
3.1.2 姜夔词的词调声情类型 | 第48-53页 |
3.2 姜夔词的题材与用调选择 | 第53-61页 |
3.2.1 姜夔词各题材的用调情况 | 第53-55页 |
3.2.2 姜夔词用调与题材类型的关系 | 第55-61页 |
第4章 姜夔词用调与艺术手法 | 第61-81页 |
4.1 严守而不拘于格律 | 第61-70页 |
4.1.1 用韵 | 第61-65页 |
4.1.2 句拍 | 第65-68页 |
4.1.3 字声 | 第68-70页 |
4.2 以“江西诗法”入词 | 第70-77页 |
4.2.1 缜密的章法 | 第71-74页 |
4.2.2 高妙的句法 | 第74-75页 |
4.2.3 奇警的字法 | 第75-77页 |
4.3 词题与词序的运用 | 第77-81页 |
第5章 姜夔词用调与艺术风格 | 第81-107页 |
5.1 用调类型与词风的关系 | 第81-88页 |
5.1.1 小令之清雅 | 第82-85页 |
5.1.2 长调之劲健 | 第85-88页 |
5.2 用调体式与词风的关系 | 第88-100页 |
5.2.1 用韵特点与声情的关联 | 第89-92页 |
5.2.2 句法特点与声情的关联 | 第92-98页 |
5.2.3 字声特点与声情的关联 | 第98-100页 |
5.3 音乐技法与词风的关系 | 第100-107页 |
5.3.1 音阶与词风的关联 | 第100-102页 |
5.3.2 调式与词风的关联 | 第102-104页 |
5.3.3 曲调结构与词风的关联 | 第104-107页 |
第6章 姜夔词用调的词史意义及影响 | 第107-125页 |
6.1 姜夔词用调在宋元及清代的接受 | 第107-115页 |
6.1.1 对宋元词人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6.1.2 对浙西词派及常州词派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6.2 姜夔词调在后世的研究 | 第115-125页 |
6.2.1 明代的研究情况 | 第116-118页 |
6.2.2 清代前中期的研究情况 | 第118-120页 |
6.2.3 清代后期至民国的研究情况 | 第120-125页 |
结语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