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汽车、环境与健康 | 第13-15页 |
1.1.2 GDI汽油机的特点 | 第15-16页 |
1.2 GDI汽油机冷启动壁面油膜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冷启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壁面油膜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仿真软件的介绍 | 第20-22页 |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内燃机数值模拟理论基础与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2.2 计算模型 | 第24-29页 |
2.2.1 湍流模型 | 第24-25页 |
2.2.2 喷雾模型 | 第25-27页 |
2.2.2.1 破碎模型 | 第26页 |
2.2.2.2 蒸发模型 | 第26页 |
2.2.2.3 碰壁模型 | 第26-27页 |
2.2.3 壁面油膜模型 | 第27-28页 |
2.2.3.1 油膜蒸发模型 | 第27-28页 |
2.2.3.2 油膜卷吸模型 | 第28页 |
2.2.3.3 油膜飞溅模型 | 第28页 |
2.2.4 湍流扩散模型 | 第28页 |
2.2.5 燃烧模型 | 第28-29页 |
2.2.6 soot排放模型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仿真平台的建立及模型的验证 | 第31-39页 |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初始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1-34页 |
3.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3.1.2 计算网格的生成 | 第32-34页 |
3.1.3 仿真边界条件和初始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4页 |
3.2 仿真模型的验证实验 | 第34-38页 |
3.2.1 喷雾过程可视化实验与喷雾模型校验 | 第35-37页 |
3.2.2 发动机台架实验及燃烧模型的验证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冷启动过程转速对油膜影响 | 第39-49页 |
4.1 转速对湍动能影响 | 第39-40页 |
4.2 转速对缸内油膜生成量影响 | 第40-43页 |
4.3 转速对缸内浓度场分布影响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喷油参数对GDI汽油机未燃HC及soot生成的影响规律 | 第49-77页 |
5.1 喷射时刻对壁面油膜生成特性影响 | 第49-59页 |
5.1.1 喷油时刻对油膜生成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5.1.2 喷油时刻对油膜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5.1.3 喷射时刻对燃烧过程影响 | 第53-55页 |
5.1.4 喷射时刻对未燃HC和soot排放影响 | 第55-59页 |
5.1.4.1 喷射时刻对未燃HC影响 | 第55-57页 |
5.1.4.2 喷射时刻对soot排放影响 | 第57-59页 |
5.2 喷射持续期对壁面油膜生成特性及HC、soot排放影响 | 第59-70页 |
5.2.1 喷油持续期对油膜生成量的影响 | 第59-62页 |
5.2.2 喷油持续期对油膜特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3 喷油持续期对燃烧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4 喷射持续期对未燃HC和soot排放影响 | 第66-70页 |
5.2.4.1 喷射持续期对未燃HC影响 | 第66-68页 |
5.2.4.2 喷射持续期对soot生成影响 | 第68-70页 |
5.3 二次喷射策略对壁面油膜生成特性及HC、soot排放影响 | 第70-74页 |
5.3.1 二次喷射策略对油膜生成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2 二次喷射策略对油膜特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5.3.3 二次喷射策略对燃烧的影响 | 第72-74页 |
5.3.4 二次喷射策略对soot排放的影响 | 第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