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应用问题研究--基于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的调查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思路、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2 创新点第19页
        1.3.3 不足之处第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2页
        1.4.1 文献法第20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20页
        1.4.3 访谈法第20页
        1.4.4 观察法第20-22页
第2章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概述第22-33页
    2.1 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界定第22-24页
        2.1.1 非言语行为第22-23页
        2.1.2 体态语第23页
        2.1.3 教学体态语第23-24页
        2.1.4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第24页
    2.2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的分类第24-28页
        2.2.1 表情语第25-26页
        2.2.2 身势语第26-27页
        2.2.3 距离语第27-28页
        2.2.4 服饰语第28页
    2.3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的特点第28-30页
        2.3.1 自然性第29页
        2.3.2 直观性第29页
        2.3.3 依附性第29-30页
    2.4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的功能第30-33页
        2.4.1 替代功能第30页
        2.4.2 辅助功能第30-31页
        2.4.3 调控功能第31页
        2.4.4 反馈功能第31-33页
第3章 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应用调查第33-53页
    3.1 研究工具与程序第33-36页
        3.1.1 问卷的修订与检验第33-35页
        3.1.2 访谈的实施情况第35-36页
    3.2 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第36-39页
        3.2.1 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的基本情况第36-37页
        3.2.2 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第37-38页
        3.2.3 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学生的基本情况第38-39页
    3.3 承德市兴隆县X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应用现状第39-48页
        3.3.1 小学教师表情语应用现状第40-43页
        3.3.2 小学教师身势语应用现状第43-45页
        3.3.3 小学教师距离语应用现状第45-47页
        3.3.4 小学教师服饰语应用现状第47-48页
    3.4 小学教学体态语应用存在的问题第48-53页
        3.4.1 小学教师表情语应用问题第48-50页
        3.4.2 小学教师身势语应用问题第50-51页
        3.4.3 小学教师距离语应用问题第51-52页
        3.4.4 小学教师服饰语应用问题第52-53页
第4章 小学教师教学体态语应用问题原因分析第53-65页
    4.1 小学教师对表情语浅尝辄止第53-55页
        4.1.1 小学教师忽视眉语的教学弊端第53-54页
        4.1.2 小学教师未形成对眼神语的正确认识第54-55页
        4.1.3 小学教师误舍微笑求严肃第55页
    4.2 小学教师对身势语不甚关注第55-59页
        4.2.1 小学教师不重视头势语第56页
        4.2.2 小学教师对手势语认识不足第56-58页
        4.2.3 小学教师不在意下肢语第58-59页
    4.3 小学教师对距离语缺乏思考第59-61页
        4.3.1 小学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感受第59-60页
        4.3.2 小学教师不明走动目的第60-61页
    4.4 小学教师对服饰语认识不足第61-62页
        4.4.1 小学教师不在意着装问题第61-62页
        4.4.2 小学教师误把教室当“秀场”第62页
    4.5 其他因素第62-65页
        4.5.1 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亟待完善第62-63页
        4.5.2 小学生不懂或误解教师教学体态语第63页
        4.5.3 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较少关注教师教学体态语第63-65页
第5章 提高小学教学体态语成效的构想第65-78页
    5.1 丰富小学教师表情语第65-68页
        5.1.1 重视发挥眉语的作用第65-66页
        5.1.2 抵制消极目光语第66-67页
        5.1.3 掌握唇语使用技巧第67-68页
    5.2 建构小学教师身势语第68-71页
        5.2.1 掌握头势语使用方法第69-70页
        5.2.2 积累多种手势语表达方式第70-71页
        5.2.3 消除消极下肢语第71页
    5.3 改进小学教师距离语第71-73页
        5.3.1 合理把握空间距离第72页
        5.3.2 避免使用消极距离语第72-73页
    5.4 完善小学教师服饰语第73-74页
        5.4.1 正确认识服饰语的教学价值第73-74页
        5.4.2 使用正确的服饰语第74页
    5.5 其他措施第74-78页
        5.5.1 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双管齐下第74-76页
        5.5.2 引导小学生了解教师教学体态语第76-77页
        5.5.3 端正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体态语的态度第77-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1第84-88页
附录2第88-91页
附录3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以石河子市为例
下一篇:新高考改革下兵团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