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6-17页 |
2.数据分析法 | 第17页 |
3.实地调研法 | 第17页 |
4.对比分析法 | 第17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7-19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 相关概念解析界定 | 第19-21页 |
1.环境的概念 | 第19页 |
2.监管的内涵 | 第19-20页 |
3.政府环境监管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公民环境权理论 | 第22页 |
2.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3页 |
3.环境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二、地方政府环境监管的一般性分析 | 第24-28页 |
(一)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1.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是实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 第24页 |
2.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是防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要求 | 第24-25页 |
3.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是实现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25页 |
(二) 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和职责 | 第25-28页 |
1.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 | 第25-26页 |
2.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职责 | 第26-28页 |
三、神木市大柳塔镇环境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42页 |
(一) 神木市大柳塔镇环境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二) 大柳塔镇环境监管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1.镇区环境监管体系分析 | 第29-30页 |
2.镇区环境监管的主要手段 | 第30-32页 |
3.大柳塔镇环境监管已取得的成就 | 第32-33页 |
(三) 大柳塔镇区环境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1.镇区企业所属关系复杂,环境监管难度大 | 第33-34页 |
2.法律依据欠缺,环保执法不严格 | 第34-35页 |
3.监管机构人员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对污染物的判断标准失衡 | 第35-36页 |
4.对企业的排污许可和污染处理设施检查不够严格 | 第36页 |
5.环保基础设施落后,镇区中心环境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 第36页 |
6.政府对环境信访案件重视程度不够,公众环保参与不足 | 第36-37页 |
(四) 大柳塔镇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 | 第37-42页 |
1.环境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37-38页 |
2.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环境监管部门执法困难 | 第38页 |
3.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机构缺员未及时补充,人才储备不足 | 第38-39页 |
4.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 第39-40页 |
5.环保资金投入不够,环境监管工作开展困难 | 第40页 |
6.环保宣传工作不力,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40-42页 |
四、完善环境监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第42-49页 |
(一) 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 | 第42-43页 |
1.推进环境监管体制改革 | 第42页 |
2.构建法治化的环境监管体制 | 第42页 |
3.制定适合的监管制度 | 第42-43页 |
(二) 完善环境立法,加强环保执法 | 第43-44页 |
1.完善环境立法 | 第43页 |
2.明确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管主体执法地位 | 第43-44页 |
3.加强地方政府的环保执法 | 第44页 |
4.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 第44页 |
(三) 加强环境监管机构建设,培养专业化监管人才 | 第44-45页 |
1.充实监管人员 | 第45页 |
2.提高监管人员的自身素质 | 第45页 |
3.培养专业化监管人才 | 第45页 |
(四) 加强对企业的排污监管,从源头控制污染 | 第45-46页 |
1.对排污许可及环评手续进行检查 | 第45-46页 |
2.对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加强监测 | 第46页 |
3.对企业的排放物进行检测 | 第46页 |
(五) 增加环保资金投入,改善环境监管条件 | 第46-47页 |
1.改造镇区污水管道网,改善政府生活污水监管条件 | 第46页 |
2.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便于污水的集中处理和监管 | 第46-47页 |
3.加快建设大柳塔杨家豪垃圾填埋厂,改善垃圾监管条件 | 第47页 |
(六) 重视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第47-49页 |
1.创新环保宣传教育方式 | 第47页 |
2.充分利用多媒体 | 第47页 |
3.开放公众参与平台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