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番茄果皮结构的形成及其对果皮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10-12页 |
1.1.1 番茄果皮结构特征 | 第10-11页 |
1.1.2 番茄果皮组织的发育与结构的形成 | 第11页 |
1.1.3 番茄果皮组织结构影响果皮生理功能 | 第11-12页 |
1.2 番茄果皮角质层组分对果皮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1 番茄外果皮角质层主要组成成分 | 第12页 |
1.2.2 番茄果皮角质层组分影响果实生理功能 | 第12页 |
1.2.3 番茄中调控果实角质层形成的关键基因 | 第12-13页 |
1.3 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结构和组分的变化 | 第13-18页 |
1.3.1 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结构的变化 | 第13-14页 |
1.3.2 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多糖和单糖组分的变化 | 第14-15页 |
1.3.3 调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的细胞壁多糖修饰酶 | 第15-18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番茄ep突变体果实的细胞学分析 | 第19-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2.1.2 撕皮表型观察 | 第19页 |
2.1.3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19-21页 |
2.1.3.1 徒手切片 | 第19页 |
2.1.3.2 石蜡切片 | 第19-20页 |
2.1.3.3 冷冻电镜观察 | 第20-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2.1 ep突变体果实表型分析 | 第21页 |
2.2.2 ep突变体果皮细胞学分析 | 第21-24页 |
2.3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番茄ep突变体代谢组分分析 | 第25-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3.1.1 供试材料采集 | 第25页 |
3.1.2 角质组分测定 | 第25-27页 |
3.1.2.1 角质提取及测定方法建立 | 第25-26页 |
3.1.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3.1.3 细胞壁多糖组分测定 | 第27-30页 |
3.1.3.1 细胞壁多糖物质提取及测定 | 第27-28页 |
3.1.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2.1 ep突变体果皮角质组分分析 | 第30-31页 |
3.2.2 ep突变体果皮细胞壁多糖组分分析 | 第31-33页 |
3.3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番茄易撕皮EP基因的遗传定位 | 第34-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4.1.2 等位互补试验 | 第34页 |
4.1.3 定位群体构建及表型调查 | 第34页 |
4.1.4 番茄DNA提取 | 第34页 |
4.1.5 番茄易撕皮(EP)基因初定位 | 第34-35页 |
4.1.6 番茄易撕皮(EP)基因精细定位 | 第35-36页 |
4.1.7 转录组测序 | 第36-3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4.2.1 EP基因的等位互补试验 | 第37页 |
4.2.2 易撕皮番茄944的遗传规律分析 | 第37页 |
4.2.3 番茄易撕皮EP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体上 | 第37-38页 |
4.2.4 EP基因精细定位于在10M的区间内 | 第38-39页 |
4.2.5 EP定位区间内亲本间差异SNP/Indel的分析 | 第39-41页 |
4.2.6 亲本944和943果皮样品的转录组分析 | 第41页 |
4.2.7 EP的候选基因预测 | 第41-46页 |
4.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