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8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1.1 木质素 | 第18页 |
1.2 木质素生物合成 | 第18-19页 |
1.3 木质素合成的转录调控 | 第19-20页 |
1.4 枇杷果实采后木质化现象 | 第20页 |
1.5 枇杷实木质素合成的调控研究 | 第20-21页 |
1.6 NAC转录因子 | 第21-25页 |
1.6.1 NAC概况 | 第21-22页 |
1.6.2 NAC的结构 | 第22页 |
1.6.3 NAC的功能 | 第22-24页 |
1.6.3.1 NAC与生物逆境 | 第22-23页 |
1.6.3.2 NAC与非生物逆境 | 第23页 |
1.6.3.3 NAC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 第23页 |
1.6.3.4 NAC与植物成熟衰老 | 第23-24页 |
1.6.4 NAC与植物组织木质化 | 第24-25页 |
1.6.5 NAC相关研究进展小结 | 第25页 |
1.7 NADS转录因子 | 第25-29页 |
1.7.1 MADS概况 | 第25-26页 |
1.7.2 MADS结构 | 第26页 |
1.7.3 MADS功能 | 第26-28页 |
1.7.4 MADS与木质素代谢 | 第28-29页 |
1.7.5 MADS相关研究进展小结 | 第29页 |
1.8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2 基于转录组的NAC家族成员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30-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1.2 果实RNA提取与cDNA制备 | 第30页 |
2.1.3 转录组测序及NAC基因克隆 | 第30-31页 |
2.1.4 实时定量PCR | 第31-32页 |
2.1.5 统计分析 | 第32页 |
2.1.6 基因登录号 | 第32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2.2.1 NAC基因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2.2.2 NAC基因在LTC处理中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33-35页 |
2.2.3 NAC基因在HT中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2.2.4 果实发育阶段NAC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36-37页 |
2.3 讨论 | 第37-38页 |
3 参与枇杷果实冷害木质化NAC成员的鉴别与机制研究 | 第38-54页 |
3.1 材料方法 | 第38-42页 |
3.1.1 烟草双荧光素酶分析 | 第38-39页 |
3.1.2 酵母单杂交分析 | 第39页 |
3.1.3 EjNAC3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39-40页 |
3.1.4 EMSA实验 | 第40页 |
3.1.5 拟南芥浸花法转基因 | 第40页 |
3.1.6 拟南芥DNA与RNA提取 | 第40-41页 |
3.1.7 拟南芥植株表型检测 | 第41页 |
3.1.7.1 总木质素测定 | 第41页 |
3.1.7.2 木质素染色 | 第41页 |
3.1.8 切片电镜扫描 | 第41-42页 |
3.1.9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42-52页 |
3.2.1 NAC对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调控效应 | 第42-44页 |
3.2.2 EjNAC3基因影响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途径探究 | 第44-48页 |
3.2.3 EjNAC3在拟南芥中异源过量表达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3 讨论 | 第52-54页 |
4 基于酵母文库筛选的MADS成员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54-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4.1.1 植物材料和处理 | 第54页 |
4.1.2 RNA提取与cDNA合成 | 第54页 |
4.1.3 酵母单杂文库构建及筛选 | 第54页 |
4.1.4 实时定量PCR | 第54页 |
4.1.5 统计分析 | 第54页 |
4.1.6 基因登录号 | 第54-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4.2.1 EjMYB8酵母单杂筛库分析 | 第55-56页 |
4.2.2 EjMADS1在LTC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56页 |
4.2.3 EjMADS1与拟南芥MADS家族聚类分析 | 第56-57页 |
4.2.4 EjMADS1对枇杷MYB成员的调控效应分析 | 第57-58页 |
4.3 讨论 | 第58-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