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精子的主要离子通道 | 第11-12页 |
1.1.1 Ca~(2+)通道 | 第11页 |
1.1.2 K~+通道 | 第11-12页 |
1.1.3 Na~+通道 | 第12页 |
1.2 钠激活的K~+通道 | 第12-14页 |
1.3 中华绒螯蟹的精细胞及K~+通道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1 中华绒螯蟹的精细胞 | 第14-15页 |
1.3.2 K~+通道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中华绒螯蟹kcnt1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基因克隆 | 第17-27页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7-1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17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2.1 中华绒螯蟹kcnt1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18页 |
2.2.2 中华绒螯蟹kcnt1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18-21页 |
2.2.2.1 提取精巢总RNA | 第18页 |
2.2.2.2 RT-PCR | 第18-20页 |
2.2.3.3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20-21页 |
2.2.3 制备重组质粒并转化测序 | 第21-22页 |
2.2.3.1 连接质粒pMD-19T | 第21页 |
2.2.3.2 转化 | 第21-22页 |
2.2.3.3 菌液PCR验证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2.3.1 中华绒螯蟹精巢总RNA提取结果 | 第22-23页 |
2.3.2 中华绒螯蟹kcnt1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23页 |
2.3.3 菌液PCR验证结果 | 第23-24页 |
2.3.4 中华绒螯蟹kcnt1-db基因片段测序 | 第24页 |
2.3.5 中华绒螯蟹Slo2.2蛋白肽链的确定 | 第24-25页 |
2.4 讨论 | 第25-27页 |
2.4.1 中华绒螯蟹Slo2.2抗体制备的肽链选取 | 第25-26页 |
2.4.2 中华绒螯蟹精巢总RNA的提取 | 第26页 |
2.4.3 中华绒螯蟹Slo2.2蛋白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26-27页 |
第3章 中华绒螯蟹Slo2.2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大量提纯 | 第27-41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方 | 第27-28页 |
3.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3.2.1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28-30页 |
3.2.1.1 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及PCR扩增 | 第28页 |
3.2.1.2 PCR产物、质粒双酶切 | 第28-29页 |
3.2.1.3 连接反应 | 第29-30页 |
3.2.1.4 质粒重组后的转化与阳性克隆鉴定 | 第30页 |
3.2.2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与纯化 | 第30-32页 |
3.2.2.1 大量表达原核蛋白 | 第30-31页 |
3.2.2.2 破碎菌体释放目的蛋白 | 第31页 |
3.2.2.3 纯化目的蛋白 | 第31-32页 |
3.2.4 重组蛋白的浓缩换液 | 第32页 |
3.2.5 BCA法测重组蛋白浓度 | 第3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2-39页 |
3.3.1 构建表达载体 | 第32-36页 |
3.3.2 大量纯化重组蛋白结果 | 第36-37页 |
3.3.3 重组蛋白的浓缩换液结果 | 第37-38页 |
3.3.4 BCA法测定重组蛋白浓度结果 | 第38-39页 |
3.4 讨论 | 第39-41页 |
3.4.1 构建表达载体 | 第39页 |
3.4.2 重组蛋白提纯 | 第39-40页 |
3.4.3 重组蛋白的浓缩换液 | 第40-41页 |
第4章 制备多抗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1-51页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41页 |
4.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实验小鼠的免疫 | 第42-43页 |
4.2.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3-44页 |
4.2.2.1 间接ELISA的基本操作步骤 | 第43页 |
4.2.2.2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43页 |
4.2.2.4 小鼠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43-44页 |
4.2.2.5 WesternBlot检测抗体 | 第4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4.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44-46页 |
4.3.2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46页 |
4.3.3 小鼠抗血清效价的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4.3.4 WesternBlot检测抗体 | 第47-49页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4.4.1 实验小鼠的免疫 | 第49页 |
4.4.2 小鼠眼内眦取血 | 第49-50页 |
4.4.3 WesternBlot实验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