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第13-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2.1.1 自然灾害 | 第23-24页 |
2.1.2 应急管理 | 第24页 |
2.1.3 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 | 第24-25页 |
2.2 志愿者管理理论 | 第25-28页 |
2.2.1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5页 |
2.2.2 网络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3“政府失灵”与“志愿失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中的志愿者管理机制概述 | 第28-36页 |
3.1 志愿者管理机制含义 | 第28-29页 |
3.2 志愿者管理机制内容 | 第29-32页 |
3.2.1 结构模式 | 第29-30页 |
3.2.2 运行机制 | 第30-31页 |
3.2.3 监督机制 | 第31-32页 |
3.3 志愿者管理具体制度 | 第32-36页 |
3.3.1 注册登记制度 | 第32-33页 |
3.3.2 志愿者培训制度 | 第33-34页 |
3.3.3 星级认证制度 | 第34页 |
3.3.4 奖章授予制度 | 第34页 |
3.3.5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志愿者管理相关法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中的志愿者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 第36-46页 |
4.1 自然灾害应急中志愿者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4.2 自然灾害应急中的志愿者管理机制问题的后果 | 第36-39页 |
4.2.1 应急准备阶段志愿者专才缺乏联系 | 第36-37页 |
4.2.2 应急行动中志愿者无序涌入 | 第37页 |
4.2.3 志愿者与政府配合不当 | 第37-38页 |
4.2.4 自然灾害恢复期流失大量志愿者力量 | 第38-39页 |
4.3 自然灾害应急中的志愿者管理机制问题原因 | 第39-46页 |
4.3.1 志愿者组织结构及运作机制存在弊端 | 第39-41页 |
4.3.2 志愿者与政府间的协同机制缺乏具体联动措施 | 第41-43页 |
4.3.3 志愿者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 第43-44页 |
4.3.4 志愿者监督评估机制缺失 | 第44-45页 |
4.3.5 外部环境制约自然灾害应急中的志愿行动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的志愿者管理机制的对策 | 第46-62页 |
5.1 构建自然灾害应急志愿者信息库机制 | 第46-49页 |
5.1.1 强化志愿者入会登记审核制 | 第46-48页 |
5.1.2 建立自然灾害应急志愿者信息数据库 | 第48-49页 |
5.2 优化志愿者分类管理机制 | 第49-56页 |
5.2.1 大型志愿者组织治理机构调整 | 第49-51页 |
5.2.2 整合零散志愿者建立志愿网络行动体系 | 第51-54页 |
5.2.3 社区志愿者融入自然灾害应急志愿体系 | 第54-56页 |
5.3 完善志愿者日常培训机制 | 第56-57页 |
5.3.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培训课程设置 | 第56页 |
5.3.2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培训方式创新 | 第56-57页 |
5.3.3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培训成果评估 | 第57页 |
5.4 完善自然灾害应急行动中的协同机制 | 第57-59页 |
5.4.1 启动合理预案 | 第58页 |
5.4.2 建立信息指挥中心 | 第58页 |
5.4.3 精准调度志愿资源 | 第58-59页 |
5.5 完善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期志愿行动持续机制 | 第59-62页 |
5.5.1 健全志愿者轮岗制 | 第59页 |
5.5.2 健全志愿行动评估体系 | 第59-60页 |
5.5.3 完善志愿者表彰机制 | 第60-61页 |
5.5.4 完善自然灾害相应法律法规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