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特殊热能及其机械论文--太阳能技术论文--太阳能转换装置和设备论文--接受器论文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平板接收器热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的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的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抛物面聚光系统的设计及光学模拟第16-35页
    2.1 太阳能聚光设计基础第16-18页
        2.1.1 太阳圆面张角第16页
        2.1.2 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光比第16-18页
    2.2 同轴非完整型平移抛物面聚光系统的设计第18-21页
        2.2.1 太阳成像最佳尺寸的确定第18-19页
        2.2.2 平板接收器的设计第19-20页
        2.2.3 聚光器的设计第20-21页
    2.3 计算平台简介第21-22页
        2.3.1 Tracepro软件简介第21-22页
        2.3.2 蒙特卡洛光线追踪计算方法第22页
    2.4 三种抛物面太阳能聚光系统辐射特性数值模拟第22-24页
        2.4.1 光路模拟假设第22-23页
        2.4.2 光路模拟分析第23-24页
    2.5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2.5.1 三种太阳能聚光系统接收器表面热流密度分析第24-26页
        2.5.2 环数对接收器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分析第26-28页
        2.5.3 边缘角对接收器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分析第28-29页
    2.6 同轴非完整型平移抛物面聚光系统平板接收器位置优化第29-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双面受热平板太阳能接收器的热性能分析第35-60页
    3.1 双面受热平板接收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第35-36页
    3.2 平板接收器传热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2.1 传热模型的简化第36页
        3.2.2 传热模型简化假设条件第36-37页
    3.3 平板接收器传热热阻网络图第37-40页
    3.4 平板接收器能量守恒方程第40-42页
    3.5 平板接收器的总热损失第42-44页
        3.5.1 平板接收器吸热板上表面到环境的热损失第42-43页
        3.5.2 平板接收器吸热板下表面到环境的热损失第43-44页
        3.5.3 平板接收器四周侧壁到环境的热损失第44页
        3.5.4 接收器总损失系数第44页
    3.6 平板接收器传热过程计算第44-50页
        3.6.1 接收器顶部损失系数第44-48页
        3.6.2 接收器底部总损失系数第48-49页
        3.6.3 接收器侧壁总损失系数第49-50页
    3.7 接收器热力性能参数分析第50-59页
        3.7.1 接收器肋片效率第50-52页
        3.7.2 接收器的效率因子第52-54页
        3.7.3 接收器的热迁移因子第54-56页
        3.7.4 接收器的流动因子第56页
        3.7.5 吸热板和流体平均温度的计算第56-57页
        3.7.6 接收器的有用能方程第57页
        3.7.7 平板接收器的效率第57-59页
    3.8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双面受热平板太阳能接收器参数的优化设计第60-89页
    4.1 编程计算的理论模型第60-62页
    4.2 平板太阳能接收器设计参数第62-64页
        4.2.1 结构设计参数第62-63页
        4.2.2 运行设计参数第63页
        4.2.3 环境设计参数第63-64页
    4.3 参数对平板太阳能接收器热性能的影响第64-82页
        4.3.1 结构参数对接收器热性能的影响第64-74页
        4.3.2 环境参数对接收器热性能的影响第74-79页
        4.3.3 进口参数对接收器热性能的影响第79-82页
    4.4 平板接收器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2-86页
        4.4.1 结构参数对接收器热效率的影响第82-83页
        4.4.2 环境参数对接收器热效率的影响第83-85页
        4.4.3 进口参数对接收器热效率的影响第85-86页
    4.5 单双面受热平板接收器热性能比较第86-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2页
    5.1 结论第89-90页
    5.2 本文创新之处第90页
    5.3 后续工作展望与设想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ZT基多层压电陶瓷的制备及作动器件
下一篇: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指标体系构建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