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群众路线视域下的农村社会治理研究--基于丰城市S镇社会治理的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的目的第7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9-10页
    1.3 论文结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1 论文结构第10页
        1.3.2 论文创新点第10-11页
        1.3.3 论文研究方法第11-12页
2 农村社会治理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概述第12-17页
    2.1 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2-14页
        2.1.1 农村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论述第12页
        2.1.2 农村社会治理的本质和功能第12-13页
        2.1.3 农村社会治理的目标第13-14页
    2.2 群众路线的理论概述第14-17页
        2.2.1 群众路线的内涵第14页
        2.2.2 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第14-17页
3 群众路线视域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历史研究第17-24页
    3.1 革命时期,群众路线对我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第17-19页
        3.1.1 开展土地革命,获得群众的支持第17-18页
        3.1.2 积极开展以文化教育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建设第18页
        3.1.3 破除封建陋习,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第18-19页
    3.2 建国后,群众路线对我党进行农村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第19-24页
        3.2.1 自建国到20世纪60年代,群众路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第19-20页
        3.2.2 上世纪70年代至今,群众路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第20-24页
4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4-31页
    4.1 关于针对S镇农村社会治理的调查第24-25页
        4.1.1 丰城市S镇的情况综述第24页
        4.1.2 调查的形式第24页
        4.1.3 调查的对象和主要内容第24-25页
    4.2 主要问题第25-29页
        4.2.1 干群矛盾突出第25-26页
        4.2.2 公共设施与服务滞后第26-28页
        4.2.3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问题第28-29页
    4.3 原因分析第29-31页
        4.3.1 自上而下的治理体制上的弊端第29页
        4.3.2 基层干部思想观念上的滞后第29-30页
        4.3.3 农民自身原因第30-31页
5 丰城市S镇的农村社会治理实践第31-37页
    5.1 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第31-32页
    5.2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第32-37页
6 关于群众路线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关系的思考第37-41页
    6.1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实践的现实和历史经验总结第37-38页
    6.2 群众路线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关系第38页
        6.2.1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第38页
        6.2.2 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保障第38页
    6.3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第38-41页
        6.3.1 强化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第38-39页
        6.3.2 培养和谐的干群关系第39-40页
        6.3.3 加强群众监督,并积极拓宽对农村社会治理的监督的渠道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放》周刊在抗战时期党的理论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甘南郎木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