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的城市交通发展路径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城市交通低碳路径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城市交通的构成 | 第20-21页 |
2.2 城市交通能耗分析 | 第21-24页 |
2.2.1 城市交通方式主要特性分析 | 第21-22页 |
2.2.2 城市交通方式资源消耗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2.3 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城市交通低碳路径关联度分析 | 第28-44页 |
3.1 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3.2 城市低碳关联度指标选取 | 第30-31页 |
3.3 评价模型——灰色主成分分析法 | 第31-34页 |
3.3.1 主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3.3.2 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2-34页 |
3.3.3 灰色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步骤 | 第34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34-43页 |
3.4.1 低碳交通城市发展路径主成分分析 | 第34-38页 |
3.4.2 低碳交通发展政策指标关联度分析 | 第38-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城市交通碳排放预测——以合肥市为例 | 第44-54页 |
4.1 合肥市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 第44-46页 |
4.1.1 合肥市公共车状况 | 第44-45页 |
4.1.2 合肥市出租车状况 | 第45页 |
4.1.3 合肥市机动车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4.1.4 合肥市道路设施现状 | 第46页 |
4.2 合肥市未来交通需求预测 | 第46-47页 |
4.3 基于情景假设合肥碳排放预测 | 第47-51页 |
4.3.1 情景假设 | 第47-49页 |
4.3.2 情景模型使用 | 第49-50页 |
4.3.3 合肥市情景发展标定 | 第50-51页 |
4.4 合肥市交通二氧化碳排放情景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1-53页 |
4.4.1 情景预测 | 第51-52页 |
4.4.2 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情况比较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基于排放成本交通网络减排路径 | 第54-64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5.1.1 上层模型 | 第54-56页 |
5.1.2 下层模型 | 第56页 |
5.2 模型的求解 | 第56-58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58-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城市交通低碳路径减排措施及建议 | 第64-68页 |
6.1 城市交通减排措施 | 第64-65页 |
6.1.1 技术性减排 | 第64-65页 |
6.1.2 结构性减排 | 第6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5-67页 |
6.2.1 可持续交通规划 | 第66页 |
6.2.2 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 | 第66页 |
6.2.3 积极鼓励提倡低碳出行 | 第66-6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总结 | 第68页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