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 本文创新点 | 第13页 |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定位 | 第15-19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 第16-17页 |
(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 第17-19页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分析 | 第19-33页 |
(一)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 | 第19-25页 |
1.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现状 | 第19-20页 |
2.对共同理想的接纳现状 | 第20-22页 |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现状 | 第22-23页 |
4.荣辱观认同及价值取向现状 | 第23-25页 |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5-28页 |
1.教育理念更新不到位 | 第25页 |
2.教育内容实施缺乏系统性 | 第25-26页 |
3.教育形式缺乏创新 | 第26-27页 |
4.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 第27-28页 |
(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1.深刻变革的时代环境影响 | 第28-29页 |
2.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环境影响 | 第29-30页 |
3.过度关注的家庭环境影响 | 第30-31页 |
4.受教育者成长特点的制约 | 第31-33页 |
四、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 第33-47页 |
(一) 更新教育理念 | 第33-35页 |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3-34页 |
2.关心学生的利益诉求 | 第34页 |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34-35页 |
(二) 突出教育内容 | 第35-37页 |
1.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 | 第35-36页 |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 | 第36页 |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活力 | 第36-37页 |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 第37页 |
(三) 拓宽教育渠道 | 第37-44页 |
1.强化课堂教学 | 第38-39页 |
2.打造实践平台 | 第39-40页 |
3.推动载体创新 | 第40-44页 |
(四) 优化教育环境 | 第44-47页 |
1.重视家庭教育 | 第44-45页 |
2.加强学校教育 | 第45页 |
3.强化社会教育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