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的下行多天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文章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新型的多天线技术概述 | 第17-26页 |
2.1 多天线技术的演进 | 第17页 |
2.2 新型的多天线技术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 第17-25页 |
2.2.1 大规模MIMO概述 | 第18-19页 |
2.2.2 信息理论容量 | 第19-20页 |
2.2.3 预编码技术 | 第20-22页 |
2.2.4 空间信道模型 | 第22-23页 |
2.2.5 信道估计 | 第23-24页 |
2.2.6 信道检测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多用户MIMO预编码技术 | 第26-43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3.2 容量分析 | 第27-28页 |
3.2.1 MU-MIMO容量分析 | 第27-28页 |
3.3 量化预编码 | 第28-36页 |
3.3.1 量化码本 | 第29-30页 |
3.3.2 码字选择准则 | 第30-31页 |
3.3.3 基于量化预编码的码本优化 | 第31-36页 |
3.4 基于量化预编码的用户选择算法 | 第36-42页 |
3.4.1 多用户选择方案 | 第36-38页 |
3.4.2 多用户选择算法改进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3D无线信道建模 | 第43-58页 |
4.1 3D信道模型建模 | 第43-44页 |
4.1.1 信道基本参数 | 第44页 |
4.2 3D信道建模流程 | 第44-56页 |
4.2.1 天线模型 | 第45-47页 |
4.2.2 路损模型 | 第47-50页 |
4.2.3 快衰落模型 | 第50-56页 |
4.3 信道校验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8-60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