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布平面阵列天线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现况和发展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和优化算法简介 | 第15-28页 |
2.1 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 | 第15-20页 |
2.1.1 阵列天线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2.1.2 方向图乘积原理 | 第17-19页 |
2.1.3 阵列方向图函数 | 第19-20页 |
2.2 遗传算法简介 | 第20-24页 |
2.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0页 |
2.2.2 遗传算法的基本特点 | 第20-21页 |
2.2.3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第21-22页 |
2.2.4 修正遗传算法 | 第22-24页 |
2.3 矩阵束方法 | 第24-27页 |
2.3.1 矩阵束方法的优化模型 | 第24-25页 |
2.3.2 矩阵束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3.3 矩阵束方法的实现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稀布圆阵的降维优化 | 第28-41页 |
3.1 优化模型 | 第28-30页 |
3.2 圆阵与线阵的转换关系 | 第30-31页 |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步骤 | 第31-36页 |
3.3.1 建立初始种群 | 第31-33页 |
3.3.2 适应度函数计算 | 第33-34页 |
3.3.3 遗传操作预处理与后处理 | 第34-36页 |
3.3.4 广义交叉和变异 | 第36页 |
3.4 仿真实例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稀布平面阵列的矩阵束方法优化 | 第41-59页 |
4.1 基于矩阵束方法的稀布线阵优化 | 第41-45页 |
4.1.1 优化模型 | 第41-42页 |
4.1.2 估计最小阵元个数 | 第42-44页 |
4.1.3 计算阵元位置和激励 | 第44-45页 |
4.2 基于矩阵束方法的可分离平面阵优化 | 第45-47页 |
4.2.1 优化模型 | 第45-46页 |
4.2.2 参数估计 | 第46-47页 |
4.3 基于矩阵束方法的不可分离平面阵优化 | 第47-52页 |
4.3.1 优化模型 | 第47-48页 |
4.3.2 估计最小阵元个数 | 第48-50页 |
4.3.3 计算阵元位置和激励 | 第50-52页 |
4.4 仿真实例 | 第52-58页 |
4.4.1 直线阵列优化 | 第52-54页 |
4.4.2 可分离平面阵优化 | 第54-56页 |
4.4.3 不可分离平面阵优化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矩阵束方法的多方向图阵列优化 | 第59-74页 |
5.1 优化模型 | 第59-60页 |
5.2 扩展矩阵束方法 | 第60-64页 |
5.2.1 构造扩展矩阵 | 第60-61页 |
5.2.2 估计最小阵元个数 | 第61-62页 |
5.2.3 计算阵元位置和激励 | 第62-64页 |
5.3 扩展前后向矩阵束方法 | 第64-66页 |
5.4 仿真实例 | 第66-73页 |
5.4.1 两个方向图的线阵优化 | 第66-69页 |
5.4.2 两个方向图的可分离平面阵优化 | 第69-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