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有关技术转移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有关技术转移的研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技术转移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1.3.1 技术转移理论 | 第15-16页 |
1.3.2 技术差距理论 | 第16-17页 |
1.3.3 创新理论 | 第17-18页 |
1.4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理论 | 第18-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业务现状 | 第21-31页 |
2.1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事业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2.2 基于技术势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2.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2.4 技术转移中心基本情况 | 第28页 |
2.5 中物院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当前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 第31-41页 |
3.1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业务发展特点 | 第32-33页 |
3.1.1 军用技术转民用特点 | 第32-33页 |
3.1.2 民用技术转军用特点 | 第33页 |
3.2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已存在的三种基本模式 | 第33-37页 |
3.3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模式存在的不足 | 第37-39页 |
3.3.1 技术转移主体的缺位 | 第38-39页 |
3.3.2 技术中介机构的缺位 | 第39页 |
3.4 中物院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中物院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平行创新模式研究 | 第41-50页 |
4.1 平行创新模式与当前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模式的比较 | 第41-43页 |
4.1.1 平行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 第41页 |
4.1.2 平行创新模式与当前模式的比较 | 第41-43页 |
4.2 中物院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平行创新模式 | 第43-44页 |
4.3 中物院设立平行创新模式的基础 | 第44-45页 |
4.4 中物院平行创新模式的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4.5 中物院平行创新模式的技术需求分析 | 第46-47页 |
4.5.1 技术的出让方 | 第46-47页 |
4.5.2 技术的受让方 | 第47页 |
4.5.3 技术转移中介方 | 第47页 |
4.6 中物院技术转移平行创新模式的运行效果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技术转移的平行创新模式功能评价 | 第50-52页 |
5.1 平行创新模式提供最佳的合作切入点 | 第50页 |
5.2 平行创新模式构建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 第50页 |
5.3 平行创新模式协调管理过程和利益分配 | 第50-51页 |
5.4 平行创新模式促进市场资源整合和技术转移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 第51页 |
5.5 平行创新模式增加产业资本与技术资产的结合 | 第51页 |
5.6 平行创新模式确保风险投资的理性和效率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