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高速远程滑坡铲刮动力学分析--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1-16页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2 存在问题第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7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第19-32页
    2.1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第20-25页
        2.1.1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1.2 地质构造及地震第21-22页
        2.1.3 地层岩性第22-23页
        2.1.4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第23-24页
        2.1.5 人类工程活动第24-25页
    2.2 滑坡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第25-29页
        2.2.1 鸡尾山滑坡类型第26-27页
        2.2.2 滑源区特征分析第27页
        2.2.3 堆积区特征分析第27-29页
    2.3 鸡尾山滑坡失稳机制第29-30页
    2.4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诱发因素第30-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征分析第32-43页
    3.1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分析第32-38页
        3.1.1 滑前滑后地质特征对比第33-36页
        3.1.2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分析第36-38页
    3.2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力学特征分析第38-40页
    3.3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运动速度分析第40-42页
    3.4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高速远程滑坡铲刮效应特征分析第43-60页
    4.1 高速远程滑坡碰撞铲刮效应分析第43-45页
    4.2 基于 Hertz 理论碰撞铲刮效应第45-53页
        4.2.1 Hertz 理论介绍第46页
        4.2.2 Hertz 静止弹性接触第46-48页
        4.2.3 碰撞接触—准静止状态第48-53页
    4.3 基于等效流体裹挟铲刮效应第53-58页
        4.3.1 流体阻力模型第53-55页
        4.3.2 裹挟铲刮分析第55-58页
    4.4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高速远程滑坡数值模拟分析第60-83页
    5.1 DAN 软件基本介绍第60-65页
        5.1.1 DAN-W 介绍第60-61页
        5.1.2 DAN-3D 介绍第61-65页
    5.2 基于 DAN-W 软件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分析第65-73页
        5.2.1 模型建立第65-67页
        5.2.2 模型和参数选取第67-69页
        5.2.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9-73页
    5.3 基于 DAN-3D 软件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分析第73-81页
        5.3.1 模型建立第73-74页
        5.3.2 模型和参数选取第74-76页
        5.3.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5.4 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7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主要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与滑坡、崩塌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