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地形因子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延安市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 第16-30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6-21页 |
2.1.1 延安市行政区划 | 第16-17页 |
2.1.2 气象 | 第17-18页 |
2.1.3 水文 | 第18-19页 |
2.1.4 植被 | 第19-20页 |
2.1.5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 地质环境 | 第21-30页 |
2.2.1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1-24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4-27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27页 |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27-28页 |
2.2.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延安市滑坡、崩塌类型及发育特征 | 第30-47页 |
3.1 延安市滑坡、崩塌类型 | 第30-35页 |
3.1.1 滑坡 | 第31-33页 |
3.1.2 崩塌 | 第33-34页 |
3.1.3 不稳定斜坡 | 第34-35页 |
3.2 延安市滑坡、崩塌发育特征 | 第35-46页 |
3.2.1 滑坡 | 第35-42页 |
3.2.2 崩塌发育特征 | 第42-43页 |
3.2.3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类型及发育特征 | 第47-57页 |
4.1 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类型 | 第47-50页 |
4.1.1 斜坡几何形态分类 | 第47-49页 |
4.1.2 斜坡几何形态各类型分布比例 | 第49-50页 |
4.2 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发育特征 | 第50-55页 |
4.2.1 不同岩性组成的斜坡几何形态发育特征 | 第50-51页 |
4.2.2 不同水流侵蚀条件下斜坡几何形态发育特征 | 第51-53页 |
4.2.3 不同人类活动形式下斜坡几何形态发育特征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与滑坡、崩塌相关性 | 第57-66页 |
5.1 斜坡坡型与滑坡、崩塌 | 第57-59页 |
5.2 斜坡坡度与滑坡、崩塌 | 第59-61页 |
5.3 斜坡坡高与滑坡、崩塌 | 第61-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斜坡几何形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第66-75页 |
6.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66页 |
6.1.1 模拟方法介绍 | 第66页 |
6.1.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 | 第66页 |
6.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66-67页 |
6.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6.3.1 斜坡坡型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6.3.2 斜坡坡度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6.3.3 斜坡坡高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在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