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6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概述第18-25页
    2.1 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征第18-19页
        2.1.1 生态文明的涵义第18页
        2.1.2 生态文明的特征第18-19页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第19-22页
        2.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第19-20页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第20-22页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第22-25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第25-30页
    3.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5页
    3.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5-26页
    3.3 当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第26-27页
    3.4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7-30页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成就第30-36页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第30-32页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第30-31页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第31-32页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32-36页
        4.2.1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第32-33页
        4.2.2 建立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第33-34页
        4.2.3 促进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第34-36页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6-46页
    5.1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6-38页
    5.2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8-40页
    5.3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第40-41页
    5.4 人们的现代生态文明意识较淡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1-43页
    5.5 不完善的生态法律治理体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3-44页
    5.6 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第44-46页
6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第46-55页
    6.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46-48页
    6.2 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第48-49页
    6.3 推进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第49-50页
    6.4 全面提升人们的现代生态文明意识第50-51页
    6.5 推动生态法律治理体系的完善,走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第51-53页
    6.6 加强国际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合作第53-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兼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燃煤烟气细颗粒物湍流团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