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超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加速污泥堆肥腐熟过程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3-27页
    1.1 我国城市污泥产生与处置现状第13-14页
    1.2 堆肥技术第14-21页
        1.2.1 堆肥基本原理第15页
        1.2.2 堆肥工艺发展第15-16页
        1.2.3 堆肥过程第16-17页
        1.2.4 影响堆肥过程的因素第17-19页
        1.2.5 超高温好氧发酵第19-21页
    1.3 堆肥腐熟度评价第21-24页
        1.3.1 物理评价法第21-22页
        1.3.2 化学评价法第22页
        1.3.3 生物评价法第22-23页
        1.3.4 光谱分析法第23-24页
    1.4 水溶性有机物的特征第24-25页
        1.4.1 水溶解性有机物来源与定义第24页
        1.4.2 DOM分析方法第24页
        1.4.3 DOM的结构特征第24-25页
        1.4.4 堆肥中的DOM及其环境意义第2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5-27页
2 城市污泥超高温好氧发酵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第27-48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33页
        2.2.1 堆肥装置第27-29页
        2.2.2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第29-30页
        2.2.3 实验设计第30-31页
        2.2.4 分析方法第31-33页
        2.2.5 数据处理方法第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2.3.1 堆肥温度变化第33-34页
        2.3.2 有机质和含水率变化第34-35页
        2.3.3 pH值与EC变化第35-36页
        2.3.4 NH_4~+-N和NO_3~--变化第36页
        2.3.5 TOC、TN和C/N变化第36-38页
        2.3.6 WSC、WSN和WSC/N变化第38-39页
        2.3.7 种子发芽指数变化第39-40页
        2.3.8 HTC和TC技术经济特征分析第40-42页
        2.3.9 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第42-45页
        2.3.10 CCA分析第45-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3 基于光谱分析的超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DOM结构变化第48-64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3.2.1 实验设计第48页
        3.2.2 分析方法第48-49页
        3.2.3 数据处理方法第49-5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0-63页
        3.3.1 DOM的UV-Vis特征第50-52页
        3.3.2 DOM的FTIR特征第52-54页
        3.3.3 DOM的3D-EEM特征第54-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4.1 结论第64-65页
    4.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活性氨氧化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