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电活性氨氧化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1 引言第14-28页
    1.1 水体氨氮污染第14-16页
        1.1.1 氨氮污染的来源第14-15页
        1.1.2 氨氮污染的危害第15-16页
    1.2 治理氨氮污染方法第16-19页
        1.2.1 化学法第16-17页
        1.2.2 物理法第17页
        1.2.3 生物法第17-19页
    1.3 厌氧氨氧化工艺第19-22页
        1.3.1 厌氧氨氧化菌第21-22页
    1.4 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中的应用第22-26页
        1.4.1 电化学系统脱氮研究进展第22-24页
        1.4.2 生物电化学系统脱氮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1.4.3 微生物群落结构第25-26页
    1.5 存在的问题与思路第26页
    1.6 本研究的内容第26-27页
        1.6.1 电活性氨氧化生物膜的形成第26页
        1.6.2 不同碳氮比对E-Anammox的影响第26-27页
        1.6.3 不同电位对E-Anammox的影响第27页
    1.7 本研究的方案第27-28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6页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8-3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2.2.1 样品采集第30页
        2.2.2 实验装置第30-31页
        2.2.3 电极制备第31页
        2.2.4 生物膜培养第31-33页
    2.3 分析方法第33-36页
        2.3.1 水质分析第33页
        2.3.2 电学分析第33-34页
        2.3.3 分子生物学分析第34-36页
3 电活性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的形成第36-46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3.2.1 系统的启动和运行第37页
        3.2.2 常规项目检测第37页
        3.2.3 生物膜形貌分析第37-38页
        3.2.4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3.3.1 系统产电性能第38-40页
        3.3.2 氨氧化过程分析第40-43页
        3.3.3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分析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不同碳氮比对E-Anammox的影响第46-60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4.2.1 系统启动及运行第47页
        4.2.2 常规项目检测第47页
        4.2.3 生物膜的形貌分析第47-48页
        4.2.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4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8-59页
        4.3.1 不同C/N比对E-Anammox的产电影响第48-50页
        4.3.2 不同C/N比对E-Anammox的氧化还原活性影响第50-52页
        4.3.3 不同C/N比对E-Anammox的氮素变化影响第52-54页
        4.3.4 不同C/N比对E-Anammox的微生物群落影响第54-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不同电位对E-Anam mox的影响第60-72页
    5.1 引言第60-61页
    5.2 实验方法第61-62页
        5.2.1 系统启动及运行第61页
        5.2.2 常规项目检测第61页
        5.2.3 生物膜形貌分析第61-62页
        5.2.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6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2-70页
        5.3.1 不同电位对E-Anammox的产电性能影响第62-63页
        5.3.2 不同电位对E-Anammox的氧化还原活性影响第63-65页
        5.3.3 不同电位对E-Anammox的氮素变化影响第65-66页
        5.3.4 不同电位对E-Anammox的微生物群落影响第66-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创新点第72-73页
    6.3 不足第73页
    6.4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5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强化催化臭氧降解水中氨氮试验研究
下一篇:超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加速污泥堆肥腐熟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