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3 生活污水低温脱氮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3.1 生物脱氮原理 | 第11-13页 |
1.3.2 低温对生物脱氮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3 低温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 第14-15页 |
1.4 A/O 复合工艺应用于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高通量测序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内容 | 第17-20页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试验装置与设备 | 第20-22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20-21页 |
2.1.2 试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试验设计思想 | 第22-23页 |
2.3 实验条件 | 第23-24页 |
2.3.1 实验水质及接种污泥来源 | 第23-24页 |
2.3.2 实验运行条件 | 第24页 |
2.4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24-29页 |
2.4.1 水质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25页 |
2.4.3 微生物群落特征解析 | 第25-29页 |
第3章 变温下 A/O 复合系统处理效能研究 | 第29-4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A/O 复合处理系统的启动运行 | 第29-31页 |
3.2.1 启动期 COD 的去除 | 第29-30页 |
3.2.2 启动期氨氮的去除 | 第30-31页 |
3.3 A/O 复合处理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运行效能 | 第31-40页 |
3.3.1 COD 的去除 | 第32-33页 |
3.3.2 氨氮的去除 | 第33-35页 |
3.3.3 TN 的去除 | 第35-36页 |
3.3.4 污染物梯度去除规律 | 第36-40页 |
3.4 污泥特性的变化研究 | 第40-42页 |
3.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2-45页 |
3.5.1 微生物形态结构 | 第42-44页 |
3.5.2 污泥膨胀现象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变温下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菌群演替规律 | 第47-67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47-60页 |
4.2.1 门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48-51页 |
4.2.2 纲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51-57页 |
4.2.3 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57-60页 |
4.3 系统功能菌群的组成分析 | 第60-62页 |
4.3.1 亚硝化细菌菌群分析 | 第60-61页 |
4.3.2 硝化细菌菌群分析 | 第61-62页 |
4.3.3 反硝化细菌菌群分析 | 第62页 |
4.4 系统多样性分析 | 第62-65页 |
4.4.1 多样性指数 | 第62-63页 |
4.4.2 稀疏曲线 | 第63-64页 |
4.4.3 PcoA 分析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