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从视听盛宴到笔墨书香--汉代乐舞赋的文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章 汉代乐舞赋的溯源与成因第15-25页
    1.1 远古至汉代的乐舞发展历程第16-18页
    1.2 汉前描写乐舞的文学作品第18-22页
        1.2.1 源头之一:汉前音乐文学第18-19页
        1.2.2 源头之二:涉及乐舞内容的先秦散文第19-21页
        1.2.3 小结第21-22页
    1.3 汉乐舞赋出现及繁荣的原因第22-25页
        1.3.1 投帝王、诸侯尚歌舞之所好第22-23页
        1.3.2 歌颂帝王功业与展现太平盛世的需要第23-24页
        1.3.3 汉赋作家音乐素养与爱好第24-25页
第二章 汉代乐舞赋的具体文化展示第25-49页
    2.1 乐舞表演场合第25-30页
        2.1.1 室内表演场合第25-27页
        2.1.2 室外表演场合第27-30页
    2.2 乐舞文化要素第30-42页
        2.2.1 汉赋中的音乐第30-38页
        2.2.2 汉赋中的歌曲第38-39页
        2.2.3 汉赋中的舞蹈第39-42页
    2.3 乐舞表演形式第42-49页
        2.3.1 纯音乐第42-43页
        2.3.2 徒歌第43-44页
        2.3.3 独舞第44页
        2.3.4 乐、歌组合第44-45页
        2.3.5 乐、舞组合第45页
        2.3.6 歌、舞组合第45-46页
        2.3.7 歌、乐、舞组合第46-49页
第三章 汉代乐舞赋的文化特征第49-59页
    3.1 乐舞赋的书写策略第49-55页
        3.1.1 铺陈:细节与渲染第49-51页
        3.1.2 虚构:想象与夸张第51-53页
        3.1.3 模拟:述旧与编新第53-55页
    3.2 乐舞赋的美学特征第55-59页
        3.2.1 长袖细腰的飞动之美第55-56页
        3.2.2 悲情至上的情感宣泄第56-57页
        3.2.3 和美中庸的理性之光第57-59页
第四章 汉代乐舞赋的文化意蕴第59-71页
    4.1 伦理教化的道德内涵和人文精神第59-63页
        4.1.1 强调治疗与净化思想的音乐主张第59-60页
        4.1.2 蕴含摅愤与移风易俗的音乐教育第60-61页
        4.1.3 彰显国势与帝祚运势的音乐文化第61-63页
    4.2 世俗化、尚趣的娱乐精神第63-66页
        4.2.1 祭祀的世俗化第64页
        4.2.2 演艺的娱乐化第64-65页
        4.2.3 雅俗两端的徘徊姿态第65-66页
    4.3 “少年式”狂热的生命意识第66-71页
        4.3.1 立足现实、积极入世的少年心性第66-67页
        4.3.2 及时行乐、醉意人生的迷狂心态第67-68页
        4.3.3 娱乐至上、纵情恣意的文字狂欢第68-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83页
致谢第83-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语标志“的”与「の」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柳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