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概述 | 第8-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钢管混凝土徐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徐变及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 | 第15-34页 |
2.1 混凝土徐变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15-22页 |
2.1.1 混凝土徐变的基本概述 | 第15页 |
2.1.2 混凝土徐变机理与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2.1.3 徐变系数 | 第17-18页 |
2.1.4 徐变的计算方法 | 第18-22页 |
2.2 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 | 第22-27页 |
2.2.1 极限承载力概述 | 第22页 |
2.2.2 稳定理论 | 第22-24页 |
2.2.3 拱的屈曲 | 第24页 |
2.2.4 结构非线性 | 第24-27页 |
2.3 徐变效应下的极限承载力在ANSYS中的分析方法 | 第27-33页 |
2.3.1 非线性的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2.3.2 徐变的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 | 第34-44页 |
3.1 试验概述 | 第34-36页 |
3.1.1 试件制备 | 第34页 |
3.1.2 测试方法 | 第34-35页 |
3.1.3 加载情形 | 第35-36页 |
3.2 素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3.3 核心混凝土的徐变模式 | 第37-43页 |
3.3.1 湿度修正 | 第37页 |
3.3.2 截面尺寸的修正 | 第37-38页 |
3.3.3 核心混凝土徐变系数的拟合 | 第38-39页 |
3.3.4 钢管混凝土徐变的计算理论 | 第39-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徐变对钢管混凝土单拱拱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4-64页 |
4.1 单圆管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44-45页 |
4.2 单圆管承载力稳定分析 | 第45-48页 |
4.2.1 长细比和含钢率 | 第45-46页 |
4.2.2 矢跨比 | 第46-48页 |
4.3 单圆管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48-60页 |
4.3.1 长细比和含钢率 | 第48-51页 |
4.3.2 矢跨比 | 第51-54页 |
4.3.3 钢材强度 | 第54-57页 |
4.3.4 荷载作用形式 | 第57-60页 |
4.4 四肢格构式单拱拱肋 | 第60-62页 |
4.4.1 有限元模型 | 第60页 |
4.4.2 承载力稳定分析 | 第60-61页 |
4.4.3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64-75页 |
5.1 肋拱模型 | 第64-67页 |
5.1.1 有限元模型 | 第64页 |
5.1.2 承载力稳定分析 | 第64-65页 |
5.1.3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5-67页 |
5.2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7-74页 |
5.2.1 工程实例概述 | 第67-70页 |
5.2.2 成桥稳定分析 | 第70-71页 |
5.2.3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71-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