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科学纪录片的概述 | 第9-14页 |
(一) 科学纪录片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 科学纪录片的特征 | 第10-11页 |
1. 大众性 | 第10-11页 |
2. 非纯粹性 | 第11页 |
(三) 中外科学纪录片的发展流变 | 第11-14页 |
1. 西方语境下科学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2. 中国“科学发展观”时期的科学与纪录 | 第12-14页 |
二、 叙事与科学记录 | 第14-18页 |
(一) 叙事的内涵 | 第14-15页 |
1. 无处不在的叙事 | 第14页 |
2. 叙事与纪录的融合 | 第14-15页 |
(二) 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理念 | 第15-18页 |
1. 科学传播模式下的信息构建 | 第15-16页 |
2. 叙事理念下的科学探索精神 | 第16-18页 |
三、 当下中国科学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以《探索·发现》栏目为例 | 第18-29页 |
(一) 科学纪录片栏目之《探索·发现》 | 第18-21页 |
1. 《探索·发现》栏目概况 | 第18页 |
2. 栏目受众定位与分析 | 第18-20页 |
3. 经典作品之案例选取 | 第20-21页 |
(二) 叙事视角的搭配 | 第21-23页 |
1. 全知视角的客观陈述 | 第21-22页 |
2. 內视角与平视所带来的气氛烘托 | 第22页 |
3. 以《古墓风云》为例解读科学纪录片的视角结合 | 第22-23页 |
(三) 叙事结构的规范 | 第23-26页 |
1. 因果戏剧式线性结构 | 第23-24页 |
2. 科学逻辑推理式结构 | 第24-26页 |
(四) 视听语言的丰富 | 第26-29页 |
1. 情景再现:叙事断点的视听缝合 | 第26-27页 |
2. 数字技术:抽象概念的形象载体 | 第27-29页 |
四、 中国科学纪录片叙事策略的存疑 | 第29-34页 |
(一) 叙事结构的相对单一 | 第29-31页 |
1. 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与选题的关联 | 第29页 |
2. 中国科学纪录片选题的匮乏现状 | 第29-30页 |
3. 传统文化与科技对其题材选择的束缚 | 第30-31页 |
(二) 叙事手段的考究 | 第31-34页 |
1. 罗曼尼斯拟人论的心理入侵 | 第31-32页 |
2. 奥尔特加大众文化视角下的信息缺失 | 第32-34页 |
五、 中国科学纪录片叙事策略之设想 | 第34-43页 |
(一) 选题策略之设想 | 第34-39页 |
1. 扩充题材所表现的内容 | 第34-37页 |
2. 拓展题材来源的渠道 | 第37-39页 |
(二) 叙事结构之设想 | 第39-40页 |
1. 交织式对比结构的时空营造 | 第39-40页 |
2. 开放式叙事与科学争论的设置 | 第40页 |
(三) 叙事手段之设想 | 第40-43页 |
1. 写意纪实风格的尝试 | 第40-41页 |
2. “公众理解科学”背景下的“精英文化”构建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