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基于矿料间隙率(VMA)的SMA混合料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 SMA 发展历程第11页
        1.2.2 国内 SMA 发展历程第11-12页
        1.2.3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4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VMA 指标理论分析研究第18-24页
    2.1 VMA 的定义第18页
    2.2 VMA 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8-22页
        2.2.1 集料特性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19-20页
        2.2.2 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20页
        2.2.3 集料级配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20-21页
        2.2.4 纤维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21页
        2.2.5 油石比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21页
        2.2.6 成型方法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21页
        2.2.7 击实功和击实温度对 VMA 的影响研究第21-22页
    2.3 VMA 对 SMA 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第22页
    2.4 纤维对 VMA 计算的影响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VMA 影响因素的室内试验研究第24-45页
    3.1 原材料主要技术性能第24-28页
        3.1.1 沥青第24-25页
        3.1.2 粗、细集料和矿粉第25-26页
        3.1.3 纤维稳定剂第26页
        3.1.4 试验采用的级配及油石比第26-28页
    3.2 单因素对 VMA 值的影响试验研究第28-40页
        3.2.1 集料针片状含量对 VMA 值的影响第28-29页
        3.2.2 集料磨耗值对 VMA 值的影响第29-30页
        3.2.3 级配对 VMA 值的影响第30-34页
        3.2.4 集料吸水率对 VMA 值的影响第34-36页
        3.2.5 纤维对 VMA 值的影响第36-37页
        3.2.6 击实温度对 VMA 的影响第37-39页
        3.2.7 成型方法对 VMA 的影响第39-40页
        3.2.8 油石比对 VMA 的影响第40页
    3.3 多因素对 VMA 值的影响研究第40-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VMA 对 SMA 路面路用性能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第45-68页
    4.1 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第45-47页
    4.2 掺加不同纤维时 VMA 对 SMA 路用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4.3 不同油石比时 VMA 对 SMA 路用性能的影响第49-52页
    4.4 不同集料吸水率时 VMA 对 SMA 路用性能的影响第52-54页
    4.5 不同级配时 VMA 对 SMA 路用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4.6 多因素变化时 VMA 对 SMA 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第56-66页
        4.6.1 高温稳定性第57-59页
        4.6.2 水稳定性第59-64页
        4.6.3 低温抗裂性第64-66页
    4.7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最小 VMA 建议值研究第68-80页
    5.1 最小 VMA 建议值的建立背景研究第68页
    5.2 最小 VMA 建议值计算方法研究第68-71页
        5.2.1 VMA 的计算公式研究第68-70页
        5.2.2 沥青膜厚与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第70-71页
    5.3 各项计算参数的取值研究第71-76页
        5.3.1 设计空隙率研究第71-72页
        5.3.2 沥青密度研究第72页
        5.3.3 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研究第72-74页
        5.3.4 有效沥青膜厚度研究第74-76页
    5.4 最小 VMA 建议值的确定第76-79页
        5.4.1 陕北地区最小 VMA 建议值的确定第76-78页
        5.4.2 关中地区最小 VMA 建议值的确定第78页
        5.4.3 陕南地区最小 VMA 建议值的确定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基于 VMA 的 SMA 混合料试验路研究第80-89页
    6.1 榆绥高速 SMA-13 上面层试验段第80-82页
        6.1.1 试验路概况第80页
        6.1.2 原材料第80-82页
    6.2 SMA 目标配合比设计第82-84页
        6.2.1 技术要求第82-83页
        6.2.2 合成级配第83-84页
        6.2.3 马歇尔试验第84页
        6.2.4 配合比设计检验第84页
    6.3 生产配合比设计第84-86页
        6.3.1 合成级配第84-85页
        6.3.2 马歇尔试验第85-86页
        6.3.3 配合比设计检验第86页
    6.4 试验路铺筑第86-87页
        6.4.1 铺筑方案第86-87页
        6.4.2 质量检测结果第87页
    6.5 试验路主要结论第87-89页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89-91页
    1 结论第89-90页
    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分析的陕西省公路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研究
下一篇:民营资本参与收费公路建设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