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 | 第9-12页 |
二、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三、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研究中开拓审美视野的依据及意义 | 第16-24页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阐释 | 第16-20页 |
1.1.1 美与审美 | 第16-18页 |
1.1.2 医德与医德教育 | 第18-19页 |
1.1.3 医德教育审美化 | 第19-20页 |
1.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审美化的依据 | 第20-22页 |
1.2.1 医德教育审美化是满足青年医学生审美需求的选择 | 第20-21页 |
1.2.2 医德教育审美化是传播美、发展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 第21页 |
1.2.3 医德教育审美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第21-22页 |
1.3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审美化的意义 | 第22-24页 |
1.3.1 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优秀文化的回归 | 第22页 |
1.3.2 医德教育审美化是真美交融哲学的找寻 | 第22-23页 |
1.3.3 医德教育审美化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低效原因的审美批评 | 第24-37页 |
2.1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3页 |
2.1.1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 | 第24-29页 |
2.1.1.1 关于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的认知及医德知识的掌握 | 第24-26页 |
2.1.1.2 关于医学院校学生对于当前医德滑坡现象的看法 | 第26-27页 |
2.1.1.3 关于医学院校学生对现行医德教育模式的意见 | 第27-29页 |
2.1.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2.1.2.1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取得的成效 | 第29-30页 |
2.1.2.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2.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低效原因的审美批评 | 第33-37页 |
2.2.1 医德教育目的“功利化”——超越精神的丢失 | 第33页 |
2.2.2 医德教育观念“轻内化”——立美教育的欠缺 | 第33-34页 |
2.2.3 医德教育内容“无我化”——心理距离的忽略 | 第34-35页 |
2.2.4 医德教育形式“强制化”——审美情感的遗忘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审美化模式构建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 第37-46页 |
3.1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审美化模式构建可能存在的理论误区 | 第37-39页 |
3.1.1 医德教育审美化的作用与公共艺术课程的作用“相互重叠” | 第37-38页 |
3.1.2 医德教育审美化的内容与课时安排的承载能力“相互矛盾” | 第38-39页 |
3.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审美化模式构建的实施原则 | 第39-41页 |
3.2.1 坚持怡情原则,防止医德教育审美化构建趣味性丧失 | 第39页 |
3.2.2 坚持人本原则,防止医德教育审美化构建重心点偏移 | 第39-40页 |
3.2.3 坚持统一原则,防止医德教育审美化构建主导权旁落 | 第40-41页 |
3.3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审美化模式构建的初步尝试 | 第41-46页 |
3.3.1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主体的审美补偿 | 第41-43页 |
3.3.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介体的审美补偿 | 第43-44页 |
3.3.3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环体的审美补偿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