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 绪论 | 第8-15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 | 第8页 |
| 2. 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缺失严重 | 第8-9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三)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1.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模式现状研究 | 第9-10页 |
| 2.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对旅游高等教育学生就业影响研究 | 第10-11页 |
| 3.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 第11-13页 |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页 |
| 1. 教育模式的定义 | 第13页 |
| 2. 优化的定义 | 第13页 |
| 3. 旅游高等教育的界定 | 第13页 |
| (五)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 (六)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二、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 第15-19页 |
| (一)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对学生就业的作用 | 第15-17页 |
| 1.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 第15-17页 |
| 2.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对学生就业产生的不当影响 | 第17页 |
| (二) 学生就业情况反作用于旅游高等教育模式 | 第17-19页 |
| 三、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模式与学生就业现状 | 第19-23页 |
| (一)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模式现状 | 第19页 |
| (二) 旅游高等教育学生就业现状 | 第19-23页 |
| 1. 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 第19-20页 |
| 2. 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0-23页 |
| 四、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偏差 | 第23-37页 |
| (一) 旅游高等教育学生就业需求调查 | 第23页 |
| (二) 旅游高等教育模式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偏差 | 第23-37页 |
| 1. 专业认知方面 | 第23-25页 |
| 2. 培养目标方面 | 第25-28页 |
| 3. 课程设置方面 | 第28-33页 |
| 4. 教学形式方面 | 第33-35页 |
| 5. 教师队伍方面 | 第35-37页 |
| 五、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模式优化建议 | 第37-44页 |
| (一) 培养目标方面 | 第37-38页 |
| 1. 设置科学的培养目标 | 第37-38页 |
| 2. 设置有院校特色的培养目标 | 第38页 |
| (二) 教学内容方面 | 第38-39页 |
| 1. 教学内容独立化 | 第38-39页 |
| 2. 教学内容专业化 | 第39页 |
| (三) 实践教学方面 | 第39-40页 |
| 1. 改善校内实训 | 第39-40页 |
| 2. 调整校外实习 | 第40页 |
| (四) 行业联系方面 | 第40-41页 |
| 1. 增加行业互动 | 第40-41页 |
| 2. 建立稳定有效的校企关系 | 第41页 |
| (五) 教师队伍方面 | 第41-43页 |
| 1. 对于教师专业再教育的建议 | 第42页 |
| 2. 对于教师行业再教育的建议 | 第42页 |
| 3. 对于教师教学改进的建议 | 第42-43页 |
| (六) 就业指导方面 | 第43-44页 |
| 1.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第43页 |
| 2. 面向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和疏导 | 第43-44页 |
| 六、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 (一)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4页 |
| (二)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录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