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导学—讨论”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引言第9-15页
    (一) 问题提出第9-11页
        1.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第9页
        2.高中物理教学的需要第9-11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研究的目的第11页
        2.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15页
        1.研究思路第12页
        2.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3.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3-15页
二、文献综述第15-25页
    (一) 概念界定第15-16页
        1.导学第15页
        2.讨论第15页
        3.教学模式第15-16页
        4.“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第16页
    (二) 研究综述第16-25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6-19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9-25页
三、“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5-33页
    (一) 心理学基础第25-26页
        1.高中生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思维独立性第25页
        2.高中生的思维批判性较为明显第25页
        3.高中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第25-26页
    (二) 系统科学理论第26-28页
        1.教学原则一:意义兴趣原则第26页
        2.教学原则二:逐步跃迁原则第26-27页
        3.教学原则三:结构能力原则第27-28页
    (三) 建构主义理论第28-33页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29-30页
        2.情境性学习第30页
        3.锚式情境教学第30-33页
四、“导学—讨论”教学模式及实践第33-65页
    (一) “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目标、特征及操作程序第33-37页
        1.“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目标第33页
        2.“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特征第33-35页
        3.“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第35-37页
    (二) “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及原则第37-41页
        1.实施条件第37-40页
        2.实施原则第40-41页
    (三) “导学—讨论”教学模式的运用第41-65页
        1.“导学—讨论”教学模式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第41-47页
        2.“导学—讨论”教学模式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运用第47-60页
        3.“导学—讨论”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第60-65页
五、结论与建议第65-68页
    (一) 结论第65-67页
    (二) 建议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市X高中公民教育实施现状的质性研究
下一篇:甘肃藏族地区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