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区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及其门槛特征--以西部地区为例

附件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导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7页
        1.2.1 区际产业转移第14-15页
        1.2.2 技术溢出效应第15-16页
        1.2.3 吸收能力第16页
        1.2.4 门槛效应第16-17页
    1.3 研究设计第17-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2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第21-30页
    2.1 有关的产业转移理论第21-23页
        2.1.1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第21页
        2.1.2 雁行发展模式论第21-22页
        2.1.3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第22-23页
        2.1.4 产业转移区位论第23页
    2.2 区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的产生机理分析第23-25页
    2.3 技术吸收能力的文献综述第25-27页
    2.4 门槛回归的研究方法介绍第27-30页
        2.4.1 分组检验法第27页
        2.4.2 连乘解释变量法第27-28页
        2.4.3 Hansen 的门限回归模型第28-30页
3 区际产业转移发展及其技术溢出效应第30-37页
    3.1 西部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第30-31页
    3.2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测算第31-34页
        3.2.1 全要素生产率第32-33页
        3.2.2 专利数第33页
        3.2.3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第33-34页
    3.3 区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第34-36页
        3.3.1 模型的构建第34-35页
        3.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5页
        3.3.3 回归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吸收能力与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的关系第37-53页
    4.1 基础模型的设定第37-38页
        4.1.1 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检验模型第37-38页
        4.1.2 吸收能力的门槛回归模型第38页
    4.2 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溢出第38-41页
        4.2.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第38-40页
        4.2.2 实证检验与门槛特征分析第40-41页
    4.3 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第41-44页
        4.3.1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测算第41-42页
        4.3.2 实证检验与门槛特征分析第42-44页
    4.4 金融发展与技术溢出第44-48页
        4.4.1 西部各省金融发展的差异分析第44-45页
        4.4.2 西部各省金融深化、效率和结构概况第45-46页
        4.4.3 实证检验与门槛特征分析第46-48页
    4.5 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第48-50页
        4.5.1 东中西部企业技术差距的衡量第48页
        4.5.2 实证检验与门槛特征分析第48-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3页
5 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第53-57页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接能力第53页
    5.2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育高层次人才第53-54页
    5.3 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部门效率第54-55页
    5.4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55-57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6.1 基本结论第57页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与储蓄:自我构建与社会存在的交互影响
下一篇:上海市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基于指数预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