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家庭文化 | 第17-18页 |
2.1.2 品德养成 | 第18-19页 |
2.1.3 中学生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2.2.2 新时代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 第22-23页 |
2.2.3 人文素质教育理论 | 第23-27页 |
3 中学生品德养成中家庭文化利用现状 | 第27-39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27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7页 |
3.1.2 样本选择 | 第27页 |
3.1.3 调查内容 | 第27页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9页 |
3.2.1 家庭文化设施情况 | 第27-28页 |
3.2.2 家庭经济情况 | 第28-29页 |
3.2.3 家庭成员情况 | 第29-32页 |
3.2.4 家风、家训情况 | 第32-33页 |
3.2.5 家庭教育情况 | 第33-37页 |
3.2.6 家庭氛围情况 | 第37-39页 |
4 家庭文化对中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 | 第39-47页 |
4.1 积极影响 | 第39-41页 |
4.1.1 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增强子女的自信心 | 第39页 |
4.1.2 高素质的家长提升子女的文明修养 | 第39-40页 |
4.1.3 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子女乐观的心态 | 第40-41页 |
4.2 消极影响 | 第41-47页 |
4.2.1 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影响子女品格的发展 | 第41-43页 |
4.2.2 不合理的家庭德育方式影响子女道德观念的形成 | 第43-44页 |
4.2.3 家庭冷暴力行为危害子女身心健康 | 第44-45页 |
4.2.4 传统家训的缺失影响子女价值观的形成 | 第45-47页 |
5 中学生品德养成中家庭文化利用的对策 | 第47-63页 |
5.1 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 | 第47-49页 |
5.1.1 加强家庭静态环境文化建设 | 第47-48页 |
5.1.2 加强家庭动态环境文化建设 | 第48-49页 |
5.2 丰富和充实家庭德育内容 | 第49-52页 |
5.2.1 加强责任感的培养 | 第49-50页 |
5.2.2 加强生命意识的教育 | 第50-52页 |
5.2.3 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 第52页 |
5.3 将传统家训文化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 | 第52-58页 |
5.3.1 汲取经典传统家训文化 | 第52-54页 |
5.3.2 借鉴传统家训的教育形式与方法 | 第54-56页 |
5.3.3 加强传统家训内容的教育 | 第56-58页 |
5.4 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 | 第58-63页 |
5.4.1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 第58-59页 |
5.4.2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 第59页 |
5.4.3 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 第59-61页 |
5.4.4 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