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探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公司僵局基本问题探析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涵义 | 第12-13页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本文探讨的范围——有限责任公司僵局 | 第13页 |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特点 | 第13-15页 |
一、公司内部主体之间的对抗性 | 第14页 |
二、公司僵局状态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程度上的严重性 | 第14-15页 |
三、公司僵局状态的适法性与难以打破性 | 第15页 |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类型 | 第15-17页 |
一、按发生僵局的公司机构分类 | 第15-16页 |
二、按僵局形成的原因分类 | 第16-17页 |
三、按僵局表现的形式分类 | 第17页 |
第四节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7-19页 |
一、对公司自身和股东的危害 | 第17-18页 |
二、对利益相关者及社会的危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司法介入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合理性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9-22页 |
一、公司法的制度安排 | 第19-20页 |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固有特性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自我防范及非司法救济途径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一、公司章程 | 第22页 |
二、调解 | 第22-23页 |
三、仲裁 | 第23页 |
第三节 司法介入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一、司法可以介入公司僵局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二、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比较研究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司法解散公司制度 | 第26-30页 |
一、立法例 | 第26-27页 |
二、制度评析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 第30-31页 |
一、立法例 | 第30-31页 |
二、制度评析 | 第31页 |
第三节 任命临时董事制度 | 第31-32页 |
一、立法例 | 第31-32页 |
二、制度评析 | 第32页 |
第四节 指定财产管理人制度 | 第32-34页 |
一、立法例 | 第32-33页 |
二、制度评析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对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4-45页 |
第一节 立法层面 | 第34-40页 |
一、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立法现状 | 第34页 |
二、对我国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的思考 | 第34-36页 |
三、在我国构建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司法实务层面 | 第40-45页 |
一、法院处理公司僵局案件的原则和思路 | 第40-41页 |
二、法院如何认定可予解散的“公司僵局” | 第41-44页 |
三、注重发挥法院的调解作用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