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8页 |
(一) 研究的缘由 | 第9-10页 |
1. 现实动机——“拇指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双重影响 | 第9-10页 |
2. 学术动机——开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新思路 | 第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拇指文化”的概述 | 第18-26页 |
(一) “拇指文化”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文化的内涵 | 第18-19页 |
2. “拇指文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二) “拇指文化”的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1. “拇指文化”的媒介使用主体大众化 | 第20页 |
2. “拇指文化”的媒介使用方式移动化 | 第20页 |
3. “拇指文化”的媒介使用行为私密化 | 第20-21页 |
4. “拇指文化”的传播内容多样化 | 第21页 |
5. “拇指文化”的传达速度即时化 | 第21页 |
6. “拇指文化”的传播方式互动化 | 第21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拇指文化” | 第21-26页 |
1. “拇指文化”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 第22-23页 |
2. “拇指文化”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 | 第23-25页 |
3. “拇指文化”为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提供途径 | 第25-26页 |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介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一) 问卷设计说明 | 第26-27页 |
1. 问卷设计的目的与思路 | 第26页 |
2. 问卷的基本结构与维度 | 第26页 |
3. 问卷调查的样本规模与抽样方法 | 第26-27页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1. 数据的收集与样本特征 | 第27页 |
2. 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介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32页 |
三、“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 第32-48页 |
(一) “拇指文化”契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但存在淡化现实交往的趋势 | 第32-38页 |
1. “拇指文化”契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 | 第32-35页 |
2. “拇指文化”淡化大学生的现实交往 | 第35-38页 |
(二) “拇指文化”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觉悟,但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 第38-40页 |
1. “拇指文化”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觉悟 | 第38-39页 |
2. “拇指文化”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 第39-40页 |
(三) “拇指文化”拓宽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但易使思维平面化 | 第40-43页 |
1. “拇指文化”拓宽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 | 第40-42页 |
2. “拇指文化”容易使大学生的思维平面化 | 第42-43页 |
(四) “拇指文化”满足大学生心理保健的需要,但导致心理依赖 | 第43-48页 |
1. “拇指文化”满足大学生心理保健的需要 | 第43-45页 |
2. “拇指文化”导致大学生心理依赖 | 第45-48页 |
四、应对“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对策 | 第48-60页 |
(一)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 第48-51页 |
1. 明确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 第48-49页 |
2.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办法 | 第49-51页 |
(二) 挖掘“拇指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51-55页 |
1. 充分利用“拇指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51-52页 |
2. 借鉴传播学的传播方法和技巧 | 第52-55页 |
(三)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第55-56页 |
1.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教育 | 第55-56页 |
2. 进行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 第56页 |
3. 重视性心理教育 | 第56页 |
4. 解除心理障碍 | 第56页 |
(四) 构建和谐的“拇指文化”信息环境 | 第56-57页 |
1. 开发“拇指文化”信息管理技术 | 第57页 |
2. 加强法律监督和法律教育 | 第57页 |
(五) 加强“拇指文化”的行为规范化管理,丰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 第57-60页 |
1. “拇指文化”行为规范管理 | 第58页 |
2. 大学生自身增强自律 | 第58-59页 |
3. 丰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