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城市化影响着河流的生态安全 | 第11-12页 |
1.1.2. 绿道是城市生态安全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保障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1.2.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15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3.1. 滨河绿道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2. 河流生态恢复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1.3.3. 城市滨水区开发研究 | 第22-24页 |
1.4. 我国针对滨河绿道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 第24-25页 |
1.4.1. 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1.4.2. 未来的挑战 | 第24-25页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5.1. 研究的目的 | 第25页 |
1.5.2. 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 滨河绿道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基础 | 第29-49页 |
2.1. 滨河绿道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 第29-32页 |
2.1.1. 城市与河流的空间关系 | 第29-30页 |
2.1.2. 滨河绿道景观特征 | 第30-32页 |
2.2. 滨河绿道基本构建要素 | 第32-34页 |
2.2.1. 基于技术角度的滨河绿道构建要素 | 第32-33页 |
2.2.2. 基于景观组成的滨河绿道构建要素 | 第33-34页 |
2.3. 绿道相关理论研究 | 第34-40页 |
2.3.1. 绿道网络理论 | 第34-35页 |
2.3.2. 绿道分类研究 | 第35-36页 |
2.3.3. 绿道的空间结构 | 第36-37页 |
2.3.4. 绿道的宽度理论 | 第37-40页 |
2.4. 河流生态水文研究 | 第40-45页 |
2.4.1. 河流廊道的结构、功能及过程 | 第40-42页 |
2.4.2. 生态水文学研究基础 | 第42-45页 |
2.5.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45-47页 |
2.5.1. 尺度 | 第45-46页 |
2.5.2. 景观格局与景观单元 | 第46-47页 |
2.5.3. 景观生态恢复目标 | 第47页 |
2.6.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3. 国内外滨河绿道实践案例研究 | 第49-75页 |
3.1. 国外滨河绿道实践案例研究 | 第49-57页 |
3.1.1. 滨河绿道实践的成功典范——普拉特河绿道,科罗拉多州 | 第49-50页 |
3.1.2. 资源整合和生态恢复的佼佼者——哈得孙河谷绿道,纽约州 | 第50-51页 |
3.1.3. 成功的管理体制——梅勒梅克河绿道,密苏里州 | 第51-53页 |
3.1.4. 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修复工程,德克萨斯州 | 第53-54页 |
3.1.5. 自然引入城市——碧山宏茂公园和加冷河景观改造与生态修复,新加坡 | 第54-55页 |
3.1.6. 国外滨河绿道实践经验总结 | 第55-57页 |
3.2. 国内滨河绿道实践案例调查研究 | 第57-67页 |
3.2.1. 东莞市滨河绿道建设概况 | 第57-60页 |
3.2.2. 东莞历史人文滨江绿道调查研究 | 第60-66页 |
3.2.3. 东莞历史人文滨江绿道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6页 |
3.2.4. 国内滨河绿道实践经验借鉴 | 第66-67页 |
3.3. 滨河绿道规划设计总体框架 | 第67-71页 |
3.3.1. 滨河绿道规划设计控制性要素 | 第67-69页 |
3.3.2. 滨河绿道建设与河流保护的关系 | 第69-70页 |
3.3.3. 滨河绿道建设与历史文脉传承的关系 | 第70页 |
3.3.4. 滨河绿道建设与城市发展 | 第70-71页 |
3.3.5. 滨河绿道规划设计战略目标 | 第71页 |
3.4. 基于不同主体功能的滨河绿道规划设计要点 | 第71-73页 |
3.5. 小结 | 第73-75页 |
4. 规划设计实践篇——沙颍河(周口市川汇区段)滨河绿道规划与设计 | 第75-113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75-77页 |
4.1.1. 项目背景 | 第75页 |
4.1.2. 项目区位 | 第75-76页 |
4.1.3. 用地现状 | 第76-77页 |
4.2. 沙颍河滨河绿道发展定位及规划设计目标 | 第77-78页 |
4.2.1. 绿地性质定位 | 第77-78页 |
4.2.2. 规划设计总目标 | 第78页 |
4.3. 沙颍河滨河绿道规划设计策略 | 第78-80页 |
4.4. 沙颍河滨河绿道整体规划布局结构 | 第80-83页 |
4.5. 基于综合规划思想的专项规划设计 | 第83-101页 |
4.5.1. 沙颍河滨河绿道景观结构体系 | 第83-84页 |
4.5.2. 沙颍河滨河绿道功能结构体系 | 第84-86页 |
4.5.3. 沙颍河滨河绿道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 第86-88页 |
4.5.4. 沙颍河滨河绿道服务系统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 第88-89页 |
4.5.5. 沙颍河河流生态廊道的恢复 | 第89-97页 |
4.5.6. 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保护 | 第97-101页 |
4.6. 沙颍河滨河绿道植物种植规划设计 | 第101-110页 |
4.6.1. 现状植被调查分析与树种筛选 | 第101-105页 |
4.6.2. 植物种植规划 | 第105-106页 |
4.6.3. 植物生态修复设计 | 第106-110页 |
4.7. 小结 | 第110-11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插图目录 | 第121-125页 |
附录 | 第125-153页 |
个人简介 | 第153-155页 |
导师简介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