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 | 第14-25页 |
2.1 杂散电流的形成原理 | 第14-15页 |
2.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原理 | 第15-16页 |
2.3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危害 | 第16-18页 |
2.3.1 钢轨及其附件的腐蚀 | 第17页 |
2.3.2 周围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腐蚀 | 第17页 |
2.3.3 对周围埋地金属管线的腐蚀 | 第17页 |
2.3.4 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营 | 第17页 |
2.3.5 影响地铁乘客的安全出行 | 第17-18页 |
2.4 地铁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 第18-23页 |
2.4.1 源控制法 | 第18-21页 |
2.4.2 排控制法 | 第21-22页 |
2.4.3 杂散电流腐蚀新的防护措施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地铁杂散分布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 第25-45页 |
3.1 杂散电流分布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 | 第25-35页 |
3.1.1 单边供电系统轨道-埋地金属-大地杂散电流分布模型 | 第26-29页 |
3.1.2 单边供电系统轨道-排流网-埋地金属-大地杂散电流分布模型 | 第29-32页 |
3.1.3 双边供电系统轨道-埋地金属-大地杂散电流分布模型 | 第32-34页 |
3.1.4 双边供电系统轨道-排流网-埋地金属-大地杂散电流分布模型 | 第34-35页 |
3.2 杂散电流分布的仿真分析 | 第35-37页 |
3.3 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仿真分析 | 第37-44页 |
3.3.1 机车负荷电流 | 第37-39页 |
3.3.2 供电距离 | 第39-40页 |
3.3.3 过渡电阻 | 第40-42页 |
3.3.4 钢轨纵向电阻 | 第42-43页 |
3.3.5 埋地金属纵向电阻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电感强制吸流消除地铁杂散电流方法研究 | 第45-59页 |
4.1 电感强制吸流主电路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45-51页 |
4.1.1 主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46-48页 |
4.1.2 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4.2 改进后的电感强制吸流主电路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51-58页 |
4.2.1 主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51-54页 |
4.2.2 仿真分析 | 第54-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电感强制吸流装置的硬件设计及实验验证 | 第59-64页 |
5.1 硬件系统设计 | 第59-61页 |
5.1.1 主电路及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59-60页 |
5.1.2 主电路参数选取 | 第60页 |
5.1.3 FPGA芯片的选型 | 第60页 |
5.1.4 主电路中开关管的选型 | 第60页 |
5.1.5 开关管驱动芯片的选型 | 第60-61页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2.1 实验原理样机 | 第61页 |
5.2.2 实验波形分析 | 第61-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