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身份型:古代师徒关系的发展及特征 | 第15-29页 |
| 一、古代师徒关系及社会价值 | 第15-20页 |
| (一) 古代学徒制下的师徒关系 | 第15-18页 |
| (二) 古代师徒关系的社会价值 | 第18-20页 |
| 二、古代身份型师徒关系的确立及演变 | 第20-21页 |
| (一) “父子”型师徒关系的出现 | 第20页 |
| (二) “养父子”型师徒关系的建立 | 第20-21页 |
| (三) 行会制度下身份型师徒关系的确立 | 第21页 |
| 三、身份型师徒关系的特征及其成因 | 第21-29页 |
| (一) 身份型师徒关系的特征 | 第21-26页 |
| (二) 身份型师徒关系特征的成因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身份型与契约型并存:近代社会师徒关系的转捩 | 第29-40页 |
| 一、近代师徒关系转型的背景 | 第29-32页 |
| (一) 近代师徒关系转型的社会背景 | 第29-30页 |
| (二) 契约型师徒关系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 二、清末民初师徒关系的转型 | 第32-34页 |
| (一) 行会手工业中身份型师徒关系的保留 | 第32页 |
| (二) 其他手工业中身份型与契约型师徒关系的并存 | 第32-34页 |
| 三、民国时期《工厂法》主导下契约型师徒关系的确立 | 第34-40页 |
| (一) 《工厂法》中契约型师徒关系的内容 | 第34-37页 |
| (二) 《工厂法》的实施困境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契约型:当代师徒关系的现状及重构 | 第40-49页 |
| 一、当代师徒关系的现状 | 第40-42页 |
| (一) 当代师徒关系的历史背景 | 第40-41页 |
| (二) 当代职业培训制度下的师徒关系 | 第41-42页 |
| 二、当代师徒关系的重构 | 第42-49页 |
| (一) 身份型师徒关系的扬弃 | 第42-46页 |
| (二) 以契约为纽带的新型师徒关系的重构 | 第46-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