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蛋白基本信息 | 第9-15页 |
1.2.1 SRY与直接调节目标SOX | 第10页 |
1.2.2 DMRT转录因子家族 | 第10-11页 |
1.2.3 参与性腺发育的转录因子FOXL2和FOXL | 第11-13页 |
1.2.4 家蚕的性别决定基因FempiRNA | 第13-14页 |
1.2.5 埃及伊蚊的关键因子nix | 第14-15页 |
1.3 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三种分子机制模型 | 第15-19页 |
1.3.2 现有的DMRT1与DNA复合物结构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菌种,质粒和工具酶 | 第23页 |
2.1.2 试剂与耗材 | 第23-24页 |
2.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9页 |
2.2.1 LB(Luria-Bertani)液体培养基制备(以1L为例) | 第25-26页 |
2.2.2 LB(Luria-Bertani)固体培养基平板的制备 | 第26页 |
2.2.3 平板菌落保存 | 第26页 |
2.2.4 甘油菌保存 | 第26页 |
2.2.5 质粒小量提取 | 第26-27页 |
2.2.6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27-28页 |
2.2.7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8页 |
2.2.8 胶回收 | 第28-29页 |
2.2.9 目的片段和载体的线性化 | 第29页 |
2.2.11 连接反应 | 第29-30页 |
2.2.1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页 |
2.2.13 连接产物及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0-31页 |
2.2.14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1页 |
2.2.15 蛋白质的37℃小量表达 | 第31页 |
2.2.16 蛋白质的表达 | 第31-32页 |
2.2.17 蛋白质的纯化 | 第32-34页 |
2.2.18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34-35页 |
2.2.19 转化重组Bacmid和蓝白斑筛选 | 第35-36页 |
2.2.20 黏粒提取 | 第36-37页 |
2.2.21 细胞转染 | 第37页 |
2.2.22 扩子代病毒 | 第37页 |
2.2.23 昆虫细胞中目的蛋白test表达 | 第37-39页 |
第3章 性别决定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9-60页 |
3.1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2页 |
3.1.1 蛋白的基本性质 | 第39-42页 |
3.1.2 同源序列比对 | 第42页 |
3.2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42-46页 |
3.2.1 小量表达实验 | 第42-44页 |
3.2.2 大量表达和镍柱纯化 | 第44-46页 |
3.3 mFoxL3的大量纯化 | 第46-50页 |
3.3.1 mFoxL3的亲和纯化 | 第46-47页 |
3.3.2 mFoxL3的离子交换纯化 | 第47页 |
3.3.3 mFoxL3的分子筛纯化 | 第47-48页 |
3.3.4 纯化条件的优化: | 第48-50页 |
3.3.5 总结 | 第50页 |
3.4 mFoxL3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50-55页 |
3.4.1 载体构建 | 第51-52页 |
3.4.2 融合蛋白的大量纯化 | 第52-55页 |
3.5 DMY的表达与纯化 | 第55-57页 |
3.5.1 DMY的大量纯化 | 第55-56页 |
3.5.2 融合蛋白促溶对DMY表达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第57-60页 |
3.6.1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简介 | 第57-58页 |
3.6.2 mFoxL3-pFastBac的质粒构建与蛋白test表达 | 第58-60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的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