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4页 |
1.1 OAM光束的历史研究进程及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1.1.1 OAM光束的历史研究进程 | 第14-15页 |
1.1.2 OAM光束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1.2 OAM光束控制进展 | 第17-33页 |
1.2.1 传统OAM光束产生方式 | 第17-21页 |
1.2.2 基于超表面的OAM光束的产生 | 第21-33页 |
1.3 涡旋光束的检测 | 第33-37页 |
1.4 OAM光束的应用 | 第37-40页 |
1.5 本研究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 第41-44页 |
第2章 超表面亚波长结构的电磁场计算分析方法 | 第44-56页 |
2.1 引言 | 第44页 |
2.2 超表面实现相位调控基本原理 | 第44-49页 |
2.2.1 偶极共振相位调控原理 | 第44-47页 |
2.2.2 几何相位调控 | 第47-49页 |
2.3 超表面电磁数值计算 | 第49-52页 |
2.3.1 有限元算法 | 第49-50页 |
2.3.2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50-52页 |
2.4 矢量衍射算法 | 第52-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基于几何相位型超表面的OAM光束的产生与检测 | 第56-78页 |
3.1 研究意义 | 第56-59页 |
3.2 OAM光束产生与检测的设计 | 第59-67页 |
3.2.1 OAM光束产生与检测的分区域设计 | 第59-67页 |
3.3 基于几何相位型超表面的OAM光束的产生与检测研究 | 第67-73页 |
3.3.1 单元结构设计 | 第67-70页 |
3.3.2 OAM光束产生与检测集成设计与仿真 | 第70-73页 |
3.4 基于超表面的OAM光束产生与检测器件的加工与试验测试 | 第73-77页 |
3.4.1 超表面的加工 | 第73-74页 |
3.4.2 实验测试 | 第74-76页 |
3.4.3 实验测试结果 | 第76-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基于超表面振幅与位相调控的多通道OAM光束的产生 | 第78-98页 |
4.1 研究的意义 | 第78-80页 |
4.2 纯相位调控以及相位与振幅同时调控的多通道涡旋光束 | 第80-89页 |
4.3 振幅与位相调控多通道涡旋束设计 | 第89-92页 |
4.4 基于超表面振幅与位相调控的多通道OAM光束 | 第92-96页 |
4.4.1 单元结构的设计 | 第92-93页 |
4.4.2 多通道OAM光束的加工与实验验证 | 第93-96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96-98页 |
第5章 基于超表面的双波长三维阵列OAM光束的调控 | 第98-112页 |
5.1 研究意义 | 第98-101页 |
5.2 超表面双波段调控单元结构设计 | 第101-105页 |
5.3 基于超表面的双波段三维阵列OAM光束控制设计 | 第105-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6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6.1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