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平台产品质量监管下买卖双方的种群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2.1 网络购物产品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2.1.1 网络购物产品质量问题发生原因 | 第20-21页 |
2.1.2 网络购物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 第21-23页 |
2.2 种群动力学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2.1 种群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2.2.2 种群动力学的实际应用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7页 |
3 卖方种群动力学分析 | 第27-38页 |
3.1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 卖方种群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29-35页 |
3.2.1 卖方种群的划分 | 第30-31页 |
3.2.2 模型构建 | 第31-33页 |
3.2.3 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33-35页 |
3.3 计算机仿真模拟 | 第35-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4 买卖双方种群动力学分析 | 第38-45页 |
4.1 买卖双方种群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4.1.1 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4.1.2 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4.2 计算机仿真模拟 | 第41-44页 |
4.3 小结 | 第44-45页 |
5 三维种群动力学分析 | 第45-61页 |
5.1 三维种群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5.2 三维种群动力学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46-49页 |
5.3 三维种群动力学计算机仿真模拟 | 第49-60页 |
5.3.1 市场兴起阶段 | 第50-51页 |
5.3.2 市场扩张阶段 | 第51-59页 |
5.3.3 关系协调阶段 | 第59-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