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基于平顺性的振幅相关减振器的结构参数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液压减振器的发展过程第12-13页
    1.3 减振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3-15页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第15-17页
        1.4.1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15页
        1.4.2 内容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振幅相关减振器液压模型的建立第17-39页
    2.1 液压减振器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第17-20页
        2.1.1 液压减振器工作原理第17-19页
        2.1.2 减振器特性分析第19-20页
    2.2 原车减振器理论模型的建立第20-24页
        2.2.1 减振器阀片的特性分析第21-22页
        2.2.2 原车减振器理论模型及验证第22-24页
    2.3 振幅相关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第24-26页
    2.4 振幅相关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6-35页
        2.4.1 复原行程第27-31页
        2.4.2 压缩行程第31-34页
        2.4.3 储油腔压强分析第34页
        2.4.4 减振器阻尼力的表达第34-35页
    2.5 振幅相关减振器 AMEsim 液压模型的建立第35-38页
        2.5.1 AMEsim 软件简介第35页
        2.5.2 工作缸及储油缸液压元件的确定第35-36页
        2.5.3 活塞阀阀体液压元件的确定第36-37页
        2.5.4 底阀阀体液压元件的确定第37页
        2.5.5 中间通路元件的确定第37页
        2.5.6 振幅相关减振器液压模型第37-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车辆振动系统及路面模型的建立第39-49页
    3.1 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振动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3.2 生成路面不平度时域信号第41-44页
    3.4 响应量的频率响应函数及均方根值的计算第44-47页
        3.4.1 车身有关响应量均方根值的计算第44-45页
        3.4.2 车辆动挠度均方根值的计算第45-46页
        3.4.3 车轮与路面间相对动载均方根值的计算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基于平顺性的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9-55页
    4.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第49-50页
    4.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50-53页
        4.2.1 基本的评价方法第51-52页
        4.2.2 辅助评价方法第52-53页
    4.3 基于平顺性的优化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4.3.1 行驶工况的划分第53页
        4.3.2 优化目标第53页
        4.3.3 约束条件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振幅相关减振器结构参数优化第55-71页
    5.1 结构参数优化及结果第55-60页
        5.1.1 优化变量的确定第55-56页
        5.1.2 优化工具的选取第56-57页
        5.1.3 软件之间的交互第57-58页
        5.1.4 优化过程及结果第58-59页
        5.1.5 振幅相关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第59-60页
    5.2 试验验证第60-62页
    5.3 1/4 车垂向动力学仿真第62-67页
        5.3.1 B 级路面第63-64页
        5.3.2 C 级路面第64-66页
        5.3.3 D 级路面第66-67页
    5.4 等级路面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比第67-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71-73页
    6.1 全文总结第71-72页
    6.2 全文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汽车废热空调建模与分析
下一篇:轿车车身截面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