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1.1.2 生物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1.1.3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1.1.4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需要 | 第13页 |
1.1.5 语言自身发展需要 | 第13-14页 |
1.1.6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教学语言艺术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 语言 | 第16页 |
2.2 教学语言 | 第16-17页 |
2.3 生物教师的教学语言 | 第17页 |
2.4 生物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 第17页 |
3 生物教学中语言艺术技能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3.1 教育学方面 | 第17-18页 |
3.2 心里学方面 | 第18页 |
3.3 素质教育理论方面 | 第18-19页 |
4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语言艺术应用现状调查 | 第19-24页 |
4.1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语言艺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19页 |
4.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第19页 |
4.1.2 调查问卷的研制过程 | 第19页 |
4.2 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19-24页 |
4.2.1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19-22页 |
4.2.2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2-24页 |
5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语言艺术应用的实证研究 | 第24-37页 |
5.1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语言艺术的应用 | 第24-30页 |
5.1.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渗透生命性 | 第24-25页 |
5.1.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具备科学性 | 第25页 |
5.1.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体现准确性 | 第25-26页 |
5.1.4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突破时空性 | 第26-27页 |
5.1.5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是传统与现代化教学的融合 | 第27页 |
5.1.6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体现哲理性 | 第27-28页 |
5.1.7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贯彻启发性 | 第28页 |
5.1.8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体现形象性 | 第28页 |
5.1.9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体现无声的语言 | 第28-29页 |
5.1.10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体现趣味性 | 第29页 |
5.1.1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体现教育性 | 第29-30页 |
5.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实验探究 | 第30-35页 |
5.2.1 实验目的及对象 | 第30页 |
5.2.2 实验假设 | 第30页 |
5.2.3 实验变量分析 | 第30页 |
5.2.4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5.2.5 实验过程 | 第31页 |
5.2.6 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 第31-35页 |
5.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语言艺术的作用 | 第35-37页 |
5.3.1 建立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 | 第35-36页 |
5.3.2 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金钥匙 | 第36-37页 |
5.3.3 引领学生喜爱生物学科的风向标 | 第37页 |
6 探究总结与展望 | 第37-40页 |
6.1 修炼内功,提高自身语言艺术知识修养 | 第38页 |
6.2 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艺术应用修养 | 第38页 |
6.3 加强锻炼,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应用水平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1 | 第42-48页 |
附录 2 | 第48-53页 |
附录 3 | 第53-54页 |
附录 4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