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电气化铁路施工论文--电气化铁路改造论文

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贯通式同相改造方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同相供电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供电方式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改造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第15-26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重载铁路既有牵引供电系统概况第15-20页
        2.2.1 牵引网供电方式第15-16页
        2.2.2 牵引变压器接线形式第16-19页
        2.2.3 供电系统外部电源第19页
        2.2.4 分区所第19-20页
    2.3 长距离供电技术第20-21页
        2.3.1 电缆+直供技术方案第20页
        2.3.2 架空线+直供技术方案第20-21页
    2.4 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概述第21-23页
        2.4.1 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第21-22页
        2.4.2 单三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第22-23页
    2.5 分区所连通供电方式第23-24页
    2.6 改造方案的提出第24-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贯通式同相改造方案电气特性理论推导第26-40页
    3.1 末端并联时的架空线+直供第26-30页
        3.1.1 牵引网等值模型推导第26-28页
        3.1.2 牵引网阻抗分析第28-29页
        3.1.3 牵引网电压损失分析第29-30页
    3.2 分区所双边连通供电时的架空线+直供第30-34页
        3.2.1 牵引网阻抗分析第30-33页
        3.2.2 牵引网电压损失分析第33-34页
    3.3 接触网载流能力理论分析第34-37页
        3.3.1 导线载流量计算第34-36页
        3.3.2 接触网电流分配计算第36-37页
        3.3.3 接触网载流量计算第37页
    3.4 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容量设计第37-39页
        3.4.1 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计算容量第38页
        3.4.2 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校核容量第38-39页
        3.4.3 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安装容量第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贯通同相供电系统仿真研究第40-62页
    4.1 牵引网电气参数计算第40-44页
        4.1.1 牵引网建模及参数计算第40-41页
        4.1.2 接触网导线配置第41-42页
        4.1.3 牵引网仿真模型第42-44页
    4.2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第44-45页
        4.2.1 外部电源仿真模型第44-45页
        4.2.2 牵引变压器仿真模型第45页
        4.2.3 牵引负荷仿真模型第45页
    4.3 牵引网阻抗仿真分析第45-48页
        4.3.1 末端并联时牵引网等值电路验证第45-46页
        4.3.2 分区所双边连通供电牵引网等值电路验证第46-47页
        4.3.3 牵引网阻抗比较第47-48页
    4.4 架空线+直供方式牵引网电压水平仿真分析第48-53页
        4.4.1 牵引网空载电压分布仿真分析第48-49页
        4.4.2 牵引网负载电压水平仿真对比分析第49-53页
    4.5 贯通式同相供电改造方案仿真分析第53-60页
        4.5.1 系统仿真模型第53-54页
        4.5.2 分区所双边连通供电无均衡电流验证第54-56页
        4.5.3 贯通同相供电系统电气特性分析第56-60页
        4.5.4 改造方案优越性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重载铁路贯通同相供电系统方案经济性研究第62-68页
    5.1 牵引变电所方案第62-64页
        5.1.1 线路基础资料第62-63页
        5.1.2 单三相组合式同相供电容量设置第63-64页
    5.2 重载铁路贯通同相供电系统方案经济性分析第64-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路及气候条件对弓网动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下一篇:独立旋转车轮主动导向控制策略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