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形态学论文

三伪尖毛虫营养期和包囊期的形态及休眠相关基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综述:纤毛虫原生动物休眠现象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 纤毛虫休眠现象简介第14-15页
    2 纤毛虫包囊现象相关的形态研究第15-17页
    3 纤毛虫包囊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第17-18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论文的研究第18-20页
第二章 三伪尖毛虫营养期和包囊期细胞形态研究第20-40页
    摘要第2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0-26页
        1.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1.2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 结果第26-36页
        2.1 三伪尖毛虫营养期细胞形态研究第26-31页
        2.2 三伪尖毛虫包囊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第31-35页
        2.3 三伪尖毛虫包囊期细胞形态研究第35-36页
    3 讨论第36-40页
        3.1 三伪尖毛虫营养期细胞形态特征第36-37页
        3.2 三伪尖毛虫包囊形成过程中纤毛器的分化第37-38页
        3.3 三伪尖毛虫包囊的结构特征第38-40页
第三章 三伪尖毛虫休眠相关基因的研究第40-63页
    摘要第40-4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1.1 实验材料第41页
        1.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2 结果第42-59页
        2.1 三伪尖毛虫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分析第42-53页
        2.2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三伪尖毛虫休眠相关通路的筛选第53-59页
    3 讨论第59-63页
        3.1 三伪尖毛虫营养体与包囊差异mRNA的GO分析第59页
        3.2 三伪尖毛虫休眠相关通路的分析第59-63页
总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崇明地区无尾两栖类现状分析
下一篇:Presenilin 1功能缺失对线粒体—内质网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调控神经元存亡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