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煤的综合利用论文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调控褐煤润湿性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选题背景(褐煤及其脱水提质技术概述)第10-11页
    1.2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其吸附特性及固体润湿性的影响第11-13页
        1.2.1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其在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第11-12页
        1.2.2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固体润湿性的影响第12-13页
    1.3 表面活性剂调控煤表面润湿性的应用概述第13-14页
    1.4 计算机模拟在界面吸附特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4-17页
        1.4.1 量子化学计算在界面吸附特性的研究概述第14-15页
        1.4.2 分子动力学计算在界面吸附特性及固体润湿性的研究概述第15-17页
    1.5 煤单元结构模型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概况第17-20页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1页
        1.6.1 研究内容第20页
        1.6.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8页
第二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第28-48页
    2.1 褐煤表面的微观结构第29-30页
    2.2 表面活性剂在褐煤表面的微观吸附构型第30-34页
    2.3 表面活性剂与褐煤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4-37页
        2.3.1 非键相互作用第34-36页
        2.3.2 氢键作用第36-37页
    2.4 表面活性剂吸附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第37-42页
        2.4.1 水分子的密度分布第37-40页
        2.4.2 褐煤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第40-42页
    2.5 实验验证第42-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第三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度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第48-68页
    3.1 表面活性剂在褐煤表面的微观吸附构型第49-54页
    3.2 表面活性剂与褐煤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4-59页
        3.2.1 非键相互作用第54-58页
        3.2.2 氢键作用第58-59页
    3.3 表面活性剂吸附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第59-64页
        3.3.1 水分子的密度分布第59-63页
        3.3.2 褐煤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四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结构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第68-82页
    4.1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第68-72页
        4.1.1 表面活性剂的前线轨道分布第69-70页
        4.1.2 表面活性剂的Mulliken电荷第70-72页
    4.2 表面活性剂在褐煤表面的微观吸附构型第72-74页
    4.3 表面活性剂与褐煤之间的相互作用第74-75页
        4.3.1 非键相互作用第74-75页
        4.3.2 氢键作用第75页
    4.4 表面活性剂吸附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第75-79页
        4.4.1 水分子的密度分布第75-77页
        4.4.2 褐煤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第77-79页
    4.5 实验验证第79-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6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创新点第83页
    5.3 展望第83-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均布载荷下梁结构破断理论的采动地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下一篇:深部高应力巷道破坏机理及置孔卸压支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