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采动地裂缝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采矿条件 | 第22-28页 |
2.1 河寨煤矿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2.2 河寨煤矿地貌特征 | 第23-24页 |
2.3 矿区地质采矿条件 | 第24-26页 |
2.3.1 矿区地层特征 | 第24-25页 |
2.3.2 煤层特征 | 第25页 |
2.3.3 煤层开采方法 | 第25页 |
2.3.4 地层力学性质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裂缝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 第28-44页 |
3.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28页 |
3.2 实验目的及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28-29页 |
3.2.2 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3.3 山区地形开采覆岩层及地表动态移动变形模拟与分析 | 第30-42页 |
3.3.1 覆岩运动及地表移动模拟 | 第30-40页 |
3.3.2 覆岩运动及地表移动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采动地表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 第44-56页 |
4.1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 第44-47页 |
4.1.1 关键层的概念 | 第44-46页 |
4.1.2 河寨煤矿的关键层判断 | 第46-47页 |
4.2 基于梁结构的覆岩破断原理 | 第47-52页 |
4.2.1 岩石的破坏原理 | 第47页 |
4.2.2 梁结构的分类 | 第47-48页 |
4.2.3 覆岩初次断裂的力学模型 | 第48-50页 |
4.2.4 覆岩周期断裂的力学模型 | 第50-52页 |
4.3“覆岩断裂-地表开裂”裂缝预测模型 | 第52-54页 |
4.3.1 台阶状裂缝形成机理 | 第52-54页 |
4.3.2“覆岩断裂-地表开裂”裂缝预测模型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覆岩断裂-地表开裂”模型应用及精度分析 | 第56-60页 |
5.1 实例概况 | 第56-57页 |
5.2 实例分析 | 第57-58页 |
5.2.1 采煤地质概况 | 第57-58页 |
5.2.2 精度分析 | 第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6.2 创新点 | 第61页 |
6.3 不足和展望 | 第61-64页 |
6.3.1 不足 | 第61-62页 |
6.3.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