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差异化薪酬钢铁企业管理层激励调整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宏观环境背景第11页
        1.1.2 微观环境背景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4-15页
    1.4 研究目标和效果第15-16页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19页
        1.5.1 研究视角创新第16-17页
        1.5.2 研究内容创新第17-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资料第19-24页
    2.1 激励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19-20页
        2.1.2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第20页
        2.1.3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第20-21页
    2.2 激励结构调整的研究第21-22页
    2.3 现有研究情况综述第22-24页
第三章 国内外钢铁企业薪酬制度对比第24-31页
    3.1 日本的薪酬管制制度第24-25页
    3.2 印度的薪酬管制制度第25页
    3.3 乌克兰的薪酬管制制度第25-26页
    3.4 中国的差异化薪酬管制制度第26-28页
    3.5 中国的国有企业薪酬差距度量第28-31页
第四章 首钢、武钢、包钢公司的薪酬制度分析第31-34页
    4.1 首钢管理层的薪酬制度第31-32页
    4.2 武钢管理层的薪酬制度第32-33页
    4.3 包钢管理层的薪酬制度第33-34页
第五章 政府的薪酬管制方针建模第34-38页
    5.1 近年来政府对钢铁企业指导方针第34-35页
    5.2 薪酬管制的差异化在政府政策下的特征第35-36页
    5.3 政府干预与钢铁企业管理层激励影响建模第36-38页
第六章 差异化薪酬下的钢铁企业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第38-41页
    6.1 钢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影响第38-39页
    6.2 差异化薪酬改革的影响第39-41页
第七章 差异化薪酬下的钢铁企业管理层激励效果第41-43页
    7.1 根据主营产品分类第41页
    7.2 根据跨界行业分类第41-42页
    7.3 根据限制条件分类第42-43页
第八章 结论第43-49页
    8.1 主要的研究结果第44-45页
    8.2 今后钢铁企业薪酬制度发展方向性的建议第45-47页
    8.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家长式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认同感与领导创新期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