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3页 |
1.1.整体柱 | 第13页 |
1.2.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 第13-26页 |
1.2.1.有机聚合物整体柱 | 第13-22页 |
1.2.2.毛细管硅胶整体柱 | 第22-24页 |
1.2.3.有机无机杂化硅胶整体柱 | 第24-25页 |
1.2.4.以填充柱为基础的整体柱 | 第25-26页 |
1.3.毛细管整体柱的应用 | 第26-33页 |
1.3.1.色谱分离 | 第26-29页 |
1.3.2.样品预处理 | 第29-33页 |
第二章 离线毛细管柱内萃取与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联用测定水体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 | 第33-49页 |
2.1.引言 | 第33-34页 |
2.2.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2.2.1.仪器 | 第35页 |
2.2.2.试剂 | 第35页 |
2.2.3.毛细管预处理 | 第35页 |
2.2.4.毛细管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5.实际样品的处理及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2.2.6.样品的离线萃取 | 第36-37页 |
2.2.7.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37-38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2.3.1.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8页 |
2.3.2.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2.3.3.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2.3.4.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0-44页 |
2.3.5.方法评价 | 第44-46页 |
2.3.6.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6-47页 |
2.4.结论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在线毛细管柱内萃取与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联用测定水样中微量硝基苯酚类化合物 | 第49-65页 |
3.1.引言 | 第49-50页 |
3.2.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3.2.1.仪器 | 第50页 |
3.2.2.试剂 | 第50页 |
3.2.3.毛细管预处理 | 第50页 |
3.2.4.毛细管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 | 第50页 |
3.2.5.一体化在线固相萃取及分离毛细管柱的制备 | 第50-51页 |
3.2.6.在线富集及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51-52页 |
3.2.7.实际样品的处理及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3.3.结果和讨论 | 第52-63页 |
3.3.1.在线萃取头的组装 | 第52-53页 |
3.3.2.电泳分离 | 第53-54页 |
3.3.3.在线富集条件的优化 | 第54-60页 |
3.3.4.方法学评价 | 第60-61页 |
3.3.5.实际样品的检测及回收率 | 第61-63页 |
3.4.结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电渗泵驱动的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及在CEC分离中的应用 | 第65-84页 |
4.1.引言 | 第65页 |
4.2.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4.2.1.仪器及试剂 | 第65-66页 |
4.2.2.电渗泵驱动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 | 第66-68页 |
4.3.结果及讨论 | 第68-82页 |
4.3.1.分子印迹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 | 第68-71页 |
4.3.2.毛细管液相色谱(cLC)分离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 | 第71-75页 |
4.3.3.电渗泵驱动分子印迹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75-82页 |
4.4.结论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基于新型络合剂HQ3的四种金属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及检测 | 第84-95页 |
5.1 引言 | 第84-8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5-86页 |
5.2.1 仪器与装置 | 第85页 |
5.2.2 试剂和溶液 | 第85-86页 |
5.2.3 络合反应 | 第86页 |
5.2.4 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86页 |
5.2.5 实际样品的处理 | 第8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3页 |
5.3.1 金属离了与HQ3的络合 | 第86-87页 |
5.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87-88页 |
5.3.3 缓冲液的选择 | 第88页 |
5.3.4 缓冲液pH之对分离的影响 | 第88-89页 |
5.3.5 缓冲液离子强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89-90页 |
5.3.6 CTAB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90-91页 |
5.3.7 最优化条件下四种金属离子的电泳分离 | 第91-92页 |
5.3.8 方法学考察 | 第92-93页 |
5.3.9 实际样品中金属离子分析 | 第93页 |
5.4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