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2页 |
§1.1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6-1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论文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电离层人工调制理论与实验 | 第22-42页 |
§2.1 电离层 | 第22-25页 |
§2.1.1 弱电离等离子体 | 第23页 |
§2.1.2 赤道电急流和极区电急流 | 第23-25页 |
§2.2 电离层人工调制基本原理 | 第25-32页 |
§2.2.1 电子温度调制 | 第26-28页 |
§2.2.2 高频电波的自吸收 | 第28-29页 |
§2.2.3 电离层电导率 | 第29-31页 |
§2.2.4 低频辐射源的形成 | 第31-32页 |
§2.3 电离层人工调制实验 | 第32-42页 |
§2.3.1 Tromsφ电离层人工调制实验 | 第33-34页 |
§2.3.2 Arecibo电离层人工调制实验 | 第34-36页 |
§2.3.3 HAARP计划 | 第36-42页 |
第三章 ELF波在电离层磁层中传播的理论分析 | 第42-67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全波解理论模型 | 第43-52页 |
§3.2.1 电离层介质特性 | 第44-45页 |
§3.2.2 ELF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 | 第45-51页 |
§3.2.3 小结 | 第51-52页 |
§3.3 磁层射线追踪理论 | 第52-67页 |
§3.3.1 ELF波射线追踪方程 | 第52-55页 |
§3.3.2 背景磁层模型 | 第55-58页 |
§3.3.3 折射指数 | 第58-65页 |
§3.3.4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人工调制电离层电流的数值模拟 | 第67-89页 |
§4.1 人工调制电离层物理模型 | 第67-72页 |
§4.1.1 出发方程组 | 第67-68页 |
§4.1.2 电波能量吸收所涉及的理论方程组 | 第68-69页 |
§4.1.3 电子能量损失率 | 第69-71页 |
§4.1.4 电离层光化学模型 | 第71-72页 |
§4.1.5 背景地磁场模型 | 第72页 |
§4.2 模拟方法 | 第72-73页 |
§4.2.1 高频条幅波加热低电离层的模拟条件 | 第72-73页 |
§4.2.2 相关处理 | 第73页 |
§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3-87页 |
§4.3.1 低纬电离层电子温度的调制 | 第74-75页 |
§4.3.2 低纬电离层电导率的调制 | 第75-79页 |
§4.3.3 低纬电离层调制效果和入射模式、发射功率、调制频率的关系 | 第79-85页 |
§4.3.4 低纬和高纬地区调制效果的比较 | 第85-87页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ELF波在电离层磁层中传播的数值模拟 | 第89-111页 |
§5.1 ELF波在的电离层中的传播数值模拟 | 第89-102页 |
§5.1.1 背景电离层物理模型 | 第89-90页 |
§5.1.2 相关处理 | 第90-91页 |
§5.1.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91-102页 |
§5.2 ELF波在磁层中的传播数值模拟 | 第102-110页 |
§5.3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6.1 总结 | 第111-113页 |
§6.2 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博士期间(2008.09~2011.04)学术论文完成情况 | 第121-122页 |
学术论文 | 第121页 |
会议论文 | 第121页 |
读博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