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及其司法适用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民间法的概念 | 第14-26页 |
2.1 民间法的定义 | 第14-17页 |
2.1.1 主要学说 | 第14-17页 |
2.1.2 本文观点 | 第17页 |
2.2 民间法的特征 | 第17-20页 |
2.2.1 法的共性特征 | 第18-19页 |
2.2.2 民间法的个性特征 | 第19-20页 |
2.3 民间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0-23页 |
2.4 民间法与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2.4.1 民间法与习惯法 | 第23-24页 |
2.4.2 民间法与少数民族习惯 | 第24页 |
2.4.3 民间法与公序良俗 | 第24页 |
2.4.4 民间法与国家法 | 第24-26页 |
第3章 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及其司法适用的价值 | 第26-38页 |
3.1 法源释义 | 第26-27页 |
3.2 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分析 | 第27-34页 |
3.2.1 否定说 | 第27-28页 |
3.2.2 肯定说 | 第28-29页 |
3.2.3 实践案例 | 第29-31页 |
3.2.4 笔者观点——民间法充当补充性法律渊源 | 第31-34页 |
3.3 民间法司法适用释义 | 第34-35页 |
3.4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价值 | 第35-38页 |
3.4.1 能动司法的需要 | 第35页 |
3.4.2 提升司法社会公信力的需要 | 第35-36页 |
3.4.3 司法判决社会效果实现的需要 | 第36页 |
3.4.4 更大限度保障人权的需要 | 第36-38页 |
第4章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现状与困境 | 第38-41页 |
4.1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现状 | 第38-39页 |
4.2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困境 | 第39-41页 |
4.2.1 观念上的禁锢 | 第39-40页 |
4.2.2 民间法自身的局限性 | 第40页 |
4.2.3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40-41页 |
第5章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出路 | 第41-49页 |
5.1 民间法正式司法适用的可能性 | 第41-43页 |
5.1.1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5.1.2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现实基础 | 第42-43页 |
5.2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基本条件 | 第43-45页 |
5.2.1 延续性 | 第43-44页 |
5.2.2 适时性 | 第44页 |
5.2.3 合理性 | 第44-45页 |
5.2.4 可诉性 | 第45页 |
5.3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有效形式 | 第45-49页 |
5.3.1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整合适用 | 第45-46页 |
5.3.2 司法调解中民间法的适用 | 第46页 |
5.3.3 民族区域自治中的民间法适用 | 第46-47页 |
5.3.4 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4页 |